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空巢老人:有的8年只见过孩子两次 有的盼儿女常回家看看

空巢老人:有的8年只见过孩子两次 有的盼儿女常回家看看

时间:2024-06-04 15:17:58

相关推荐

空巢老人:有的8年只见过孩子两次 有的盼儿女常回家看看

随着老龄化社会日益加剧,空巢老人也变得越来越多,他们或是失独家庭,或一生无子或因各种原因儿女不在身边。他们独自生活,不论空虚还是选择充实都是因孤独所致,他们有的8年只见过孩子两次,有的天天盼望儿女能常回家看看,陪他们说说话就满足了。

华富生86岁,老伴田秀真83岁,他们退休前都在武汉工作,现在居住郑州市。老人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老夫妻退休后在郑州买了房和小女儿一起生活。今年5月女儿和她的孩子一起移居新西兰,老两口与其他儿女不在一个城市,一年见不了一面。他们的工资加起来近万元,孩子们生活条件也很好,不仅给老人钱还给他们雇保姆。去年十月,华富生心脏病突发住院,出院后孩子们不敢让老人单独居住,就掏钱把他们送到了郑州一家老年公寓。

来到养老院后,没有家属院的老姐妹聊天,田秀真大妈每天感到很失落,整天一人在房间或走廊呆坐。华富生大爷说,他们不想在这里长期住下去,等身体恢复了就回老家投奔侄子。他说:孩子有出息都忙,还不如有个没出息的孩子,最起码可以时时陪在他们身边说说话。

赵树友80岁,老伴王新娥78岁,两位老人退休前都在郑州客运系统工作,退休工资一共5千元左右。赵树友老人因做过胃切除手术身体状况一直不好,老伴也有心脏病,他们每月看病吃药要花去一大半退休金。老两口有三个儿子,都已成家立业,老人说现在他们还能照顾自己,希望孩子们能过好自己的日子,平时打个电话,逢年过节来看一下他们就满足了。

74岁的王成大爷退休前在郑州铁路客运段工作,妻子高小鲜70岁因病退于郑州酒精厂,夫妻俩有两个儿子。前高大妈患脑血栓后瘫痪在床,从此生活不能自理,连吃饭都要把食物打成流食用针管打进胃里,面对家庭的灾难和生活的艰难,乐观豁达的王大爷始终没被压倒,他常年都处于临战状态,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可怜的妻子。

来,从一个丈夫到一名专业护理,王成大爷把老伴儿照顾的无微不至,衣服整洁干净,家里窗明几净,他用7000多个日日夜夜形影不离的和患病的妻子从中年走到古稀。王大爷说孩子们现在要工作无法照看我们,我能动一天就会照顾好老伴儿一天,可年纪越来越大了,总有一天我也照顾不动她了。

王福善老人今年84岁,退休前是郑州的一位老师,退休后工资3000多元。妻子刘爱兰和他同岁,退休前在商场工作,退休工资2600元左右。他们每天早晚一起出去散步,老先生平时在家写字画画老伴儿给他铺纸倒墨,他们是一对夫唱妇随的老夫妻,晚年生活其乐融融。老先生说:我们现在生活能自理,万一我们都不能动了,两个儿子工作忙指望不上,那可真不敢想象。

60出头的崔杰夫妇是退休工人,崔杰身体不好,十年前从厂里病退,每月工资只有2000元左右,妻子周越琴厂里的效益也不好,家里的生活一直很拮据,儿子从小到大学习成绩优秀,是他们唯一的骄傲。后来孩子想出国深造,他们就东挪西凑筹钱送孩子出了国,如今35岁的儿子已经定居德国。八年中儿子只回来过两次,他们很想儿子,每天都在等待能通过视频和儿子说说话,家里这个老式手提电脑经常会发热,他们也不舍得换新的。

张桂英今年74岁,退休前在郑州文化用品厂工作,有2600元工资。张桂英老人一生坎坷,小时候老家杞县遭灾和父母讨饭到郑州,29岁丈夫去世,她独自一人把一双儿女拉扯成人。去年遇上老房拆迁,她离开已经居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搬到了位于西三环的一个小区里。之后将近一年中,爱说爱笑的张大妈几乎每天都要从新家去老家的社区,和老街坊、老姐妹们见面,她每天转乘两趟公交,城市中往返几十公里,却乐此不疲,风雨无阻。

张桂英老人说她做梦都想不到老了会住上这么好的房子,但一个人呆在空荡荡的大房子里会感到手脚无措,有时天气不好无法出门,她会在家吹几曲葫芦丝,然后一直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把自己看睡着。新房的厨房中没有任何蔬菜、食物,她甚至不知道天然气开关在哪里,自己在家就凑合泡碗方便面。

杨芙云老人76岁,靠政府每月发放的为数不多的低保金生活。她原来是一个农村教师,前她做了一件让她后悔一辈子的傻事,为了所谓的爱情她抛弃自己的丈夫和孩子来到郑州和一个无业人员结了婚,婚后他们的感情并不好,过了几年就离婚了。如今她一个人生活在郑州,四个儿子都在农村,孩子们恨她,不愿看望她,她一个人在这个举目无亲的城市很孤独。

杨芙云大妈一生无法原谅自己,每天活在忏悔和内疚中,她在墙上密密麻麻写了许多活着无味的话。

王月英大妈95岁,现住在郑州市。她的丈夫因前妻去世带着刚满三岁的女儿和她结了婚。在王月英30多岁时,丈夫就因公去世了,之后她没有再嫁,靠丈夫微薄的抚恤金独自把继女拉扯成人,供她考上了大学,工作结婚生子。如今继女76岁了,住在北京的儿子家,女儿去北京前经常会来看她,但老人不愿打扰她的家庭生活,一直坚持独自在老伴留下的小屋生活,小屋虽然旧,但她说在这里住的心安,这里有她太多的回忆。

张树兰老人83岁,丈夫30年前因工去世,张树兰自己住在一间10余平方的房子里,靠丈夫每月的300元抚恤金生活。她的四个孩子都在老家,常年不见一面。老人不期望政府救济,平时靠捡废品维持生活,过节时她把省吃俭用省的钱邮给老家的孩子。她白天忙忙碌碌,到了晚上一个人躺在小床上就会想念逝去的老伴,想念远方的儿女。

冯彩坚大妈今年82岁,是一名部队转业干部,退休前在郑州电池厂工作,退休工资4500元,2000年丧偶后至今一人独居,她有两儿一女,都在郑州工作。两个儿子因为工作较忙,每次来看她总是说几句话就走了,女儿来的多一点,会陪她吃饭聊天。冯大妈每天会去参加社区活动,跳跳舞、打打太极。她和丈夫都是南方人,郎才女貌,家庭生活十分幸福,如今一个人在家总会长时间站在她和老伴年轻时的合影前,追忆逝去的生活。

高宝娣今年63岁,是河南省建一公司退休职工,月收入2000元左右。丈夫因病去世,她和20来岁的姑娘相依为命。不料三年前,姑娘也患癌症离她而去。高宝娣到现在都走不出失去亲人的阴影,她不愿看见别人的孩子,看见孩子就伤心。唯一能安慰她的是与她有同样遭遇的失独俱乐部的成员。可这些成员带给她的不全是安慰,更多的时候却是悲伤。

76岁的王智申是一个孤寡老人,一生未婚。王智申年轻的时候争强好胜,把人打伤入狱三年,刑满后他继续留在监狱工厂干活,40多岁才回到户籍所在地郑州,拉过人力车、打过零工。老了靠政府的孤寡老人补贴费生活,他对自己年轻时的事毫不避讳,说政府没有嫌弃他,还给他补贴,很感恩。他每天五点起床,到公园、河边转转,回家自己简单吃顿饭,读读书看看电视。他在郑州有个妹妹,有时也会来看他。老人说这就满足了。

桑义真85岁,退休前在郑州汽车修配厂工作,退休工资2600元,三个女儿一个儿子他们都在郑州。桑义真老人虽然已过80高龄,但精神还算矍铄,可以独自推着小车出去锻炼,自己做点简单的饭菜,女儿家生活虽不宽裕,但会经常来看看老母亲,帮她洗洗被褥、衣服。天好的时候,老人会在家属院中慢慢的走几圈,累的时候和一帮年龄相仿老人聚在一起聊聊家常,老人生活的很知足幸福。摄影\周满堂 更多内容请关注百家号摄客微刊。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