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海明威诞辰120周年」海明威的“硬汉”人设是如何崩塌的?

「海明威诞辰120周年」海明威的“硬汉”人设是如何崩塌的?

时间:2022-03-27 23:47:14

相关推荐

「海明威诞辰120周年」海明威的“硬汉”人设是如何崩塌的?

今天是海明威诞辰120周年,一起看看他的“硬汉”人生

01

职业作家也有偶像气质

海明威是20世纪前中期最具传奇色彩的美国作家。

职业作家的生活,大多数都很单调,每天按时写作,偶尔接受访谈、参与文化社交活动,除了旅行以外,一辈子住在一个地方。可以说,这种生活丝毫激不起人们的向往。

但海明威不一样,在他的生活中,围绕写作展开的是钓鱼、打猎、拳击、斗牛和打仗。如果套用米兰·昆德拉的说法“生活在别处”,海明威的经历就是人们向往的“别处”的生活。

这使他在严肃作家的身份以外,多了一层“偶像”气质,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少严肃作家,文化偶像也不是稀有物种,但能集这两者于一身的人却不多。

02

海明威的“硬汉”人设是他自己精心营造出来的

作为作家,海明威在文坛的地位靠作品说话。不过,作为文化偶像,海明威的“人设”,即所谓的“硬汉”形象和“重压下的优雅风度”,多多少少是他自己精心营造的结果。

许多同海明威有过接触的人都认为,他喜欢夸大自己的成绩,渲染、吹嘘自己的经历,以取得戏剧化的效果。

比如,海明威常半开玩笑地说自己解放了巴黎,实际上,诺曼底登陆的时候,他只是在船上远远地观望。进军巴黎的路上,他朝一个据当地人说藏有德国士兵的地窖扔了三颗手榴弹,然后就随部队继续前进,后续究竟如何谁也不知道。

但是在写给别人的信里,海明威宣称自己杀伤了许多纳粹士兵,还活灵活现地描述自己如何中弹、如何还击、如何受伤的过程。后来,就连他本人认可的传记作家都忍不住哂笑,海明威有时是活在自己的想象中。

03

海明威的文学训练开始于记者生涯

1899年7月21日,海明威出生在芝加哥郊区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年轻有为的医生,母亲是具有独立意识的女性。从经济基础到情感投入,海明威的父母都堪称典范。童年和少年时代,海明威的课余活动由打猎、钓鱼、拳击、阅读和练习大提琴组成,除了练琴以外,这些都是他热爱的事情。

海明威真正的文学训练来自于当记者的经历。19,中学毕业以后,海明威面临三个人生选择:上大学、工作、参军。他父亲希望他上大学,他自己想去欧洲打仗,可他是近视,过不了体检。

最后他去当了实习记者,通过叔叔的关系,他在《堪萨斯星报》找到了人生第一份工作。这份报纸要求记者写稿时,文风要简洁有力,不要使用陈旧的形容词和过时的俚语,这些特点在海明威日后的创作中被保留了下来。

04

父亲的自杀给家庭带来了污点

1926年《太阳照常升起》出版以后,他开始引起读者和评论界的注意。这部小说在当时颇有先锋性,让许多老辈的读者感到不适。海明威的弟弟曾说,他的父母读这本小说的体验,好比是修女参观妓院。可是它在年轻人中很受欢迎,海明威准确地捕捉到了参加过一战的年轻一代的精神图景。

1929年,取材于海明威本人经历的《永别了,武器》问世,它进一步巩固了作家的文学声望。这段时期,还有一件对海明威影响重大的事,就是父亲的自杀。

1928年底,海明威的父亲因为健康状况恶化,加上投资失败,在家中开枪自杀。海明威弟弟后来回忆,对于父亲的自杀,海明威的反应十分复杂,一方面,父亲培养了他钓鱼、打猎的爱好,是他关系最亲密的家人,他为父亲的死伤心不已;另一方面,他又觉得父亲自杀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是“胆小鬼”。在宗教氛围仍很浓厚的芝加哥,父亲的自杀还给家庭的名声造成了污点。

或许是受到这一事件的影响,进入30年代以后,海明威名气越来越大,头顶的光环越来越亮,也越来越注意营造硬汉形象和男子汉气魄。我们不妨把这看作是一种心理补偿,他要通过自己的行为,弥补父亲自杀给家庭造成的“耻辱”。

05

30年代中后期,海明威开始关注社会问题

整个30年代,海明威最重要的文学成就是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乞力马扎罗的雪》等都是能在文学史上排得上号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海明威把自己的风格发挥到了极致,简练如电报似的行文,背景的省略和大量的留白,冷静疏离的结尾。

《午后之死》和《非洲的青山》这两部非虚构作品,分别以斗牛和打猎为题材,营造出了海明威热爱冒险、擅长打猎的公众形象。然而,评论家却普遍认为,海明威只是在自我重复,而且还变得更喜欢虚张声势、夸大其词。埃德蒙·威尔逊是上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评论者之一,他认为,《非洲的青山》是一部浮夸的作品,海明威对自己公众形象的关注超过了文学本身。

无论外界的反应如何,海明威的传奇故事仍在继续。1937年,他前往西班牙战场,再次操起记者的老本行,从前方发回了大量的报道,还参与了记录片的拍摄。同年,长篇小说《有钱人和没钱人》出版,这是海明威的一篇转型之作。在这个时期,海明威的关注点变了,他从关心个体转变为关注社会,这也是促使他投身西班牙内战的重要原因。

正是顺着这个转变,海明威写出了《丧钟为谁而鸣》,这部小说的主人公乔丹,跟他早期小说里的人物不一样,既不迷惘,也不失望,他积极履行自己的责任,把战争的需要置于个人情感之上,是一个充满行动力、信念坚定的年轻人。这部以西班牙内战为题材的作品,为海明威挽回了受损声望,也为他的文学版图开拓了新的疆域。

06

要是没有《老人与海》,海明威的文学声望可能会晚节不保

海明威追求的简练文体,在这时呈现出它最显著的缺点:无聊和乏味。这一时期,海明威的身体状况也持续下滑,血压超高,体重飙升,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预示,海明威难以再现往日的辉煌,他的文学和生命都将不可避免地走向低谷。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海明威写出了《老人与海》。1952年,这部小说发表在《生活》杂志,短短48小时之内就卖出了530万册,这说明,海明威的号召力还在。第二年,《老人与海》获得了普利策奖,在下一年,海明威口中的“瑞典的那个机构”授予了他诺贝尔文学奖。这部小说不仅帮他挽回了受损的声誉,还让他走向了新的高峰。小说只写了8周,可前后却酝酿了。

早在1935年,一个古巴老渔民就给海明威讲过他如何捕到一条大马林鱼,又如何被鲨鱼吃掉的故事。第二年,海明威写了一篇通讯取名《在湛蓝的大海上》,发表在当时一个叫《老爷》的杂志上。这个故事给海明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思量着终有一天要把它写成小说,而后就有了我们现在读到的《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被认为是海明威的巅峰之作,是他人生态度和文学理念最典型的体现,“人不能被打败,只能被毁灭”这一振聋发聩的独白,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显示出人类面对苦难与挫折时不屈的勇气和顽强的力量。

“冰山理论”是海明威最主要的创作观念,在他状态好的时候,他用白描的手法赋予场景强烈的情感张力和戏剧冲突,使小说简练但不失韵味,可在他状态不好的时候,他的文体就会暴露出贫乏、无聊和空洞的缺点。

海明威的文学人生充满传奇,真真假假难有定论,他说优秀的作家必须不断探索新的领域,可自己却始终固守于一种风格,他竭力表现自己的硬汉精神和“重压下的优雅风度”,最后却以自杀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