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北塘老字号的餐饮名店

北塘老字号的餐饮名店

时间:2022-06-04 23:08:40

相关推荐

北塘老字号的餐饮名店

1、无锡作为勾吴古都、江南名城,醉人的不仅是它的悠久的历史,美艳的风光,还有举世闻名的锡帮菜。

锡帮菜的起源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司马迁的《史记·刺客列传》中记载,吴国公子光,为夺取王位,用勇士专诸刺杀吴王僚。在策划谋杀时,专诸说,要除掉王僚,就要知道他喜欢的东西。公子光说:喜欢美味佳肴。专诸又问:他喜欢的是什么美味佳肴?公子光说:他喜欢吃炙鱼(就是红烧鱼)。专诸说:好。他就到太湖边学习烧鱼。学了三个月,烧的一手好炙鱼。后来专诸将一把锋利无比的匕首藏在红烧鱼的肚子里(鱼肠剑),在将鱼呈给王僚吃的时候,突然取出鱼肚中的利剑,奋力一刺,杀了王僚。专诸就此被厨师奉为祖师爷。有说,专诸所用的鱼是太湖大白鱼,烧的糖醋鱼。无锡烹调技术的序幕由此拉开了。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提出“饭稻羹鱼”,这是对吴地饮食文化的高度概括,是无锡饮食文化的根基。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饮食文化中南北菜肴风味就表现出差异。到唐宋时,南食、北食各自形成体系。到了南宋时期,北甜南咸的格局形成。发展到清代初期时,鲁菜、川菜、粤菜、苏菜, 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地方菜,被称作“四大菜系”。

无锡的饮食属“四大菜系”的苏菜系苏锡帮。锡帮菜的特点是咸甜适口,擅长炖、焖、蒸、炒,风味清鲜,浓而不腻,淡而不薄,酥松脱骨而不失其形,滑嫩爽脆而不失其味。酱排骨、清炒虾仁、响油鳝糊、蟹粉豆腐、太湖三白、糟煎白鱼……

京杭大运河贯穿整个无锡北塘全境,使之成为漕运要道。北塘大街依着运河,曾经是近代无锡最繁华的商埠,商贾云集,货流四通,尤以米码头,布码头,丝码头,钱码头享誉大江南北,其富庶繁华冠绝一时。可说是旧时无锡的粮食、商业和金融中心。无锡老字号的餐饮名店,百年老店也傍此兴起并深深扎根,以其锡帮菜的美味佳肴,驰名大江南北。

2、其餐饮名店,首推拱北楼。

拱北楼位于游弄(是北大街的坛头弄通往游山船洪的一条弄堂)与游山船浜(北门吊桥西侧沿河至长安桥,为游山船浜。顾名思义,这是停靠游览锡、惠两山游船的集中地。)的转角处,现在的无锡新交电公司所在地。始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原名近水台,系茶楼。光绪十六年(1890)毁于火,重建后改名拱北楼。

“拱北楼”其名是由无锡乡绅杨石渔所题,取自众星环拱北辰(北极星)的意思。典出《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有人认为,拱北楼是拱卫北门的意思,这当然亦是一种解释,但并非题名者的原意。

拱北楼的建筑“为三层楼屋,最上层,园顶屋面,四周玻璃窗装饰精致”(民国12月14日《锡报》)。在清末民初,这座吸收颇多西洋建筑元素的楼房,前卫摩登,吸引眼球,被民众称为洋楼。据说清末举人杨乃武,在冤案辩白后,南下途中曾到此就餐。

拱北楼的最初租赁者为毛耀洲,楼的中上两层卖面和点心,底层为单间盆汤池。无锡有盆汤,亦以拱北楼为首创。

拱北楼的面浇和点心很有特色。面浇有脆鳝、烩(软)鳝、薰鱼、闷肉和油爆虾等,尤以烩鳝最有名。锡城的面馆,大多制作脆鳝,唯独拱北楼另僻溪径,使烩鳝成为招牌菜。小笼馒头是无锡的名点,一笼十只;拱北楼则做大笼小包,一笼五十只,细(豆)沙、菜猪油各一只,其余皆为肉包。正如旧时的《锡报》所言,“其出售之肉馅、菜馅馒头,邑中小面馆无可比拟,故该楼营业异常发达”,“已成为邑中远近闻名之点心店,甚至苏杭一带,亦莫不知无锡有拱北楼也”。拱北楼的肴面和小笼馒头,价廉而味美。面汤用肉骨、鳝骨和鸡吊熬,并加甜汁;面浇头花色多。面条粗细均匀,汤味醇鲜、软而不烂、滑爽不腻;小笼馒头皮子匀薄而韧,馅心咸中带甜,卤足,属正宗无锡风味。无锡沦陷后,拱北楼被日寇焚毁,从此拱北楼再也没有在原址重建营业。

1934年在崇安寺原址建一幢洋楼,拱北楼重开张营业,成为当时无锡规模最大、最新颖的,融茶楼、面点、浴室于一体的商店。20世纪80年代末,因市场改造被拆除。1999年,华锦集团公司接手后在胜利门开店,后因经营不善停业。,拱北楼重回崇安寺故里,但到,又因经营不善而再度停业。直到1月初,这家老字号又老店新开。招牌菜有:尼庵头鸭(清蒸鸭),老烧鱼,四喜面筋,蝴蝶海参,梁溪脆膳,奶油水发蹄筋等。此是后话了。

3、北塘其他的餐饮名店还有聚丰园。聚丰园菜馆始创于清同治6年(1867),是原盐公堂烧饭师傅王荣初、华仲兴、胡绍奎等人合伙开设。当时主要顾客为盐局、木商及粮食业行商,两开间门面,餐桌10余张。在北门外依河而建(背靠护城河),利用河道的有利条件,渔船来往方便,渔船送来的湖鲜装在竹篾养在河内,活水养殖,食客现挑活杀现烧,经加工烹制,特别鲜美。特色名菜有清炒大玉、炒蟹黄油、奶油鲫鱼、活炝虾、腐乳汁肉等,这些菜和拱北楼的名菜都成了锡帮菜中的经典名菜。不同凡响美味风靡苏、锡、常、沪。1956年公司合营后,继续发扬传统特色。1965年迁中山路胜利门口曾一度改名为新风饭店。

还有开在三里桥下的“蓉湖楼”。那时候,凡是到无锡来做粮食生意的外地客商,没有一个不知道“蓉湖楼”的。蓉湖楼前身是个非常简陋的小茶馆,由于位于北塘沿河三里桥堍,随着外地粮船集中到附近沿河停泊,粮商和船主多来店歇息、饮茶,粮行老板也到此揽客,卖座率渐高,自然形成了“粮食茶会”。蓉湖楼最初的老板叫林焕文,人称“小瞎子”。此人重义气、识时务、人缘好,生意日益兴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他选定面对蓉湖庄沿小三里桥河浜处,租地筑了一幢三开间四进的三层木结构楼房,楼上三间玻璃窗(最初是彩色的),名“蓉湖楼”,是当时三里桥一带最高最美的建筑物。站在三楼上可一览锡山、惠山、黄埠墩景色,吸引了许多茶客和粮商。无锡有民谣唱道:唉咯仑顿桥,要吃馒头三里桥。说的就是蓉湖楼的馒头。1937年8月间,无锡受到日本飞机轰炸,蓉湖楼虽未中弹,但在无锡沦陷时被日军付之一炬。

还有在湾巷内的“状元楼”。湾巷是一条弯曲的小巷,始于莲蓉桥北堍,终于江阴巷前段。有意思的是,这条宽不足3米,全长约100米的小巷里,当年竟有10余家的中、小面馆。其有名的是状元楼。状元楼由林勤轩创建于19初,原名长春阁面店,1938年改名状元楼菜馆,聘请当时名厨倪庭鹤掌勺,烹饪苏锡风味菜肴。特色菜肴有尼庵面筋、老烧鱼、四喜面筋、奶油蹄筋、爆川、芙蓉鸡球、脆鳝等10多种;早上供应早酒和阳春面,以肉骨头和黄鳝熬成面汤。该店自制的糟香由7种香料制成,要花4个月才能配好,成为秘方。由于店处水陆交通便利的莲蓉桥堍湾巷,曾是锡城山地货行和各业客商洽谈、宴请的重要场所,生意兴隆。

还有坛头弄里的“杏花村”,北塘东街的“聚鑫园”(后搬迁至南门)等,这些名牌老店,都是创始于北塘地区,在日常经营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名菜,成为锡帮菜的起源之地。

4、民以食为天,孔子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论语·乡党第十》)。这是孔子提出的“八字方针”,粮食越精致越好,肉类切得越细越好。我们讲北塘,就不能不说北塘的餐饮名店、百年老字号。

另外,北塘的船菜也是锡帮菜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胜利门的老红梅市场一带的地方以前是游山船浜,是游山船的集中地。这些我们下期再聊吧。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