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盘点广东特色美食 广东肇庆裹蒸粽诱人

盘点广东特色美食 广东肇庆裹蒸粽诱人

时间:2021-07-07 03:52:06

相关推荐

盘点广东特色美食 广东肇庆裹蒸粽诱人

广东肇庆裹蒸粽

裹蒸粽是广东肇庆可是最出名的汉族传统小吃,端午节节日食俗,用的是本地特有的冬叶、水草来裹个大大的粽子,所以又叫裹蒸粽。

相传古时候,端州有一对青年男女,女的叫阿青,男的叫阿果,情深意笃。但阿青父母认为阿果只是一介书生,无财无势,不允许女儿和他相爱。为此,阿果立志发奋图强。这一年大考又到,他打点行李赶赴京城。清晨,阿青赶到,送上连夜用冬叶包裹的糯米绿豆饭团,叮嘱他一路珍重,勿忘双方情意。阿果高中状元,皇帝欲招为驸马,阿果不从。皇帝怒而囚之。阿果每日抚饭团而泣,公主奇之,阿果曰:糟糠尚不弃何况饭团乎?公主大受感动,遂放阿果归乡。阿果和阿青终成仙眷。后人发现用冬叶包着糯米、绿豆、猪肉等材料做成的饭团味道甘香可口,遂纷纷仿效,及至后来,更成了端州年关时家家必备之物。裹蒸者,“果青”也。

裹蒸要数广东肇庆裹蒸最出名,用的是本地特有的冬叶、水草来裹个大大的粽子,所以又叫裹蒸粽。

需要注意的是,裹蒸与粽是不同的。一般的粽子多用芒叶裹包,呈扭身四角形。而肇庆裹蒸,则用本地特有的冬叶、水草包裹,呈埃及金字塔形,每只重约0.5公斤。其料主要以糯米、脱衣绿豆、猪肉为主,取大缸用柴猛火煲7至8小时可食,热食时清益扑鼻,入口松化爽滑甘香。(综合)

珠海横琴横琴蚝

横琴蚝鲜嫩质美,清甜味香,以“一大、二肥、三白、四嫩、五脆”享誉海内外。经常吃蚝可使皮肤润泽光滑、洁白美观。

珠海横琴蚝这几年脱颖而出,知道横琴岛的人很多,没听过横琴蚝的人也当然很少。横琴岛四面环海,处于咸淡水交界处,温度适宜,水质干净,微生物丰富,是理想的天然蚝场。

早在宋代,当地的蚝民就开始用插竿的方式来养蚝。蚝一般附生在礁石上,随着潮水的涨落,蚝壳开开合合,吸入海水里面的藻类和浮游生物。蚝民们在海里插上竹竿作为标志,投下石头、瓦片养蚝,养肥再采。

现在横琴当地的蚝民把蚝采回来后,经过多级净化处理,进行无公害绿色养殖,获得全国贝类产品A级绿色食品认可。

横琴蚝以大、肥、白、嫩、脆,傲视同类。横琴蚝如今也和初生婴儿、阳澄湖蟹一样,套上了一只塑料防伪环,上面标明其出身之纯正,来路之清白,售价18左右元一只。这种优质鲜蚝,专门用于刺身,算得上是“蚝门”贵族。

深圳光明乳鸽

光明农场四大美食之一,以润、滑、甜、嫩为特点,滋味浓鲜。烹制的“光明乳鸽”,因皮脆肉滑、鲜嫩味美受到市民喜爱,成为深圳特色食品。

红烧光明乳鸽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汉族名肴,属于粤菜系。此菜被称为天下第一鸽,是深圳三大特产之一,因其特有的美味而成为深圳市民广为人知的美食。光明乳鸽最大的特色是皮脆,肉嫩,骨香,鲜美多汁,轻轻咬上一口,先是香脆的皮被咬开,然后是一阵浓烈的肉香,浓香中带有轻微的甘甜,而且肉因为嫩而具有非常的弹性,当你的嘴离开鸽子的时候,要小心鲜美的肉汁会滴下来。

光明乳鸽在选材上严格选用生长期在25天左右的乳鸽,这些乳鸽全部用五粮(玉米、高梁、麻仁、豌豆、小麦)饲养,饮用无污染的地下水,这个时期的乳鸽不但肉嫩,而且富含各种容易被吸收的营养,如果乳鸽太大,肉质会比较老,吃起来口感就大打折扣,而25天大的乳鸽,将内脏及羽毛去掉后,净重为六七两,肉质十分嫩,吃起来口感非常滑爽,甚至连乳鸽的骨头都能吃。

光明乳鸽的制作过程中最为关键而且与众不同的一步是所有乳鸽全部要用陈年卤水泡制,卤水越久越香,卤水用料十分讲究,由二十多种不同的药材同时入汤熬制而成,每种材料都有严格的配置比例,不同比例所配置出来的卤水味道截然不同。在深圳要吃到正宗的光明乳鸽只有去到以下三家才能吃到原汁原味的乳鸽:百鸽园,光明招待所,南粤光明文化美食园;百鸽园的特色就是一锅有30年历史的陈年酱香卤水,这是别家无法做到的,30年来煮过无数的鸽子在这锅卤水里面,卤水吸收了所有鸽子的精华,这也是真正的美食家所执着追求的;光明招待所则是由政府主导的国营企业,鸽子的味道正宗,深处光明是他们的优势也是他们的劣势,每次都要去到光明才能吃到;南粤光明文化美食园的乳鸽相对前2家就比较晚,味道也正宗,最大的特色就是他家有个度假村,在吃乳鸽的同时还可以享受度假的心情。光明乳鸽不但普通市民喜食,而且许多明星,名流,政要都会反复前往品尝。

深圳宝安区公明烧鹅

粤菜里的烧鹅可是不亚于北京的烤鸭啊,而烧鹅中最出名的要数公明烧鹅了。公明烧鹅可是宝安区的特产,烹制而成的烧鹅外皮金黄,皮脆、柔嫩,香味浓郁。

公明烧鹅,以色佳味美、肉嫩皮脆而远近闻名,它属光明新区公明上村的一项特色传统手工艺技能产品。早在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就名扬海外。制作烧鹅的创始人姓陈,绰号叫阿堡,当年五十多岁。后来传给他的儿子陈水德,绰号称盆豆。陈水德,公明上村人,上村与公明镇紧邻,1951年他40多岁,从父为师学烧鹅制作技艺,父传子承,自然很快学会。他继承了父亲的传统工艺技术,烧制的烧鹅以物美价廉、味香可口赢得众多食客青睐。此后,在第三代传人身上失传了。

广东 猪肚包鸡

又名猪肚包鸡火锅、凤凰投胎。广东客家地区酒席必备的餐前用汤,汤里浓中带清,有浓郁的药材味和胡椒香气。顾名思义,猪肚包鸡火锅就是用生猪肚把生鸡包住,用水草(或用牙签)扎好二头后放到特配的汤料中煲熟,食前再将猪肚刮开,取出熟鸡一起砍件后,放回原煲汤料中滚热再食,这一食法是使生滚食法的火锅多了一种老火食法,节约时间的同时又可品尝到香浓扑鼻,美味可口的鸡肉,不用担心火候难以控制而鸡肉过火变韧。

相传在清朝,宜妃刚生完太子,因为宜妃有胃病,产后身体虚弱,乾隆吩咐御膳房炖补品给宜妃吃,可是她吃什么都没有胃口,凤体日渐消瘦。宫里的太医想尽办法做种种名贵补品给宜妃吃,还是无济于事。乾隆召集太医和御膳房,把旨意传下去,无论用何办法,都要医治宜妃的病。御膳房想到“药补不如食补”的方法,于是把民间传统坐月子吃鸡汤的做法加以改良,把鸡放进猪肚里加上名贵药材炖汤,宜妃吃后果然胃口大开,经过一段时间饮食调理,宜妃的胃病已痊愈而且肤色也红润有光泽,美艳动人。这道菜不仅去病强体,也有养生保健之功效,从此乾隆把这道菜叫做“凤凰投胎”,就是现在的猪肚鸡火锅,便从此在民间广为流传。

广州沙河粉

沙河粉是广东省广州地区一种大众化的汉族传统名吃之一。因此粉最早出自广州市沙河镇而得名。用米浆蒸成薄粉皮、再切成带状而成。

清末,沙河镇有一个小店铺,名叫“义和居”,店主名叫樊阿香,已经成婚,还有一个老父亲,叫樊官秀,一家三口以卖白粥油器、饭食为生。日子不算富裕,但也还过得去。一天,樊阿香吃了些上火的东西,又着了凉,有些发热,头重脚轻,不思饮食。父亲樊官秀很是发愁,便想做些新鲜食品给儿子开开胃。做什么好呢?想来想去,自己别的不会做,只会用米浆蒸蒸糕做点粉条,但都粗糙大块,口感不怎么样。要想儿子胃口好,还是做点薄的米粉吧。怎样做米粉才能薄呢?他抬头一看,看见平常晒东西用的。

窝篮,心里突然灵光一闪:在上面倒一层薄薄的米浆,蒸熟后不就是一层薄薄的米粉了吗?于是马上洗净窝篮,又浸好米,磨了米浆,烧开了蒸锅里的水后,舀了一勺倒在窝篮上。然后轻轻一摇,让米浆薄薄地摊在上面,放在锅里,用猛火蒸上一两分钟,米浆就熟了,成了薄薄的一片粉皮。樊官秀揭起粉皮,切条,再加上油盐香葱等佐料,一碗香喷喷的米粉做好了。樊阿香一尝十分可口,胃口好多了,边吃边问父亲这粉叫什么名字。樊官秀说:“这是见你不开胃,试着蒸的,还没有名字。”妻子说:“这粉是在沙河创制的,不如就叫沙河粉吧。”樊阿香父子也齐声叫好。第二天,樊阿香便把沙河粉推了出去,十分受欢迎。生意越来越好,樊阿香干脆停了粥、面、饭的制作,把自己的“义和居”改为专营沙河粉。他买来优质的安南米,请人拣去里面的沙子杂质,用白云山水浸上两个多钟头,待米浸软后,又用白云山水磨成米浆,蒸成米粉。由于白云山水水质优良,制成的沙河粉又薄又韧,细滑可口,本地居民,过往客商都喜欢光顾,生意十分红火,沙河粉就成了沙河镇的特产。

广东佛山陈村粉

陈村粉是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的一道传统名菜,属粤菜。薄、爽、滑、软为特点,吃过后回味无穷。

陈村粉已经有近80年的历史。1927年,顺德陈村人黄但创制出一种以薄、爽、滑、软为特色的米粉,声名鹊起,当地人称之“粉旦(但)”。此后,他们将粉送到外地,外地人以“陈村粉”名之。由于制作精细,陈村粉产量不高,一天只能产粉几百斤,因而显得格外“矜贵”,外地人不易享此口福。

为了确保陈村粉的正宗风味,第二代传人黄铨辉和黄志均,两兄弟均恪守“寄赖糕香合客喉,但求粉滑宜君口”的祖训,坚持传统制法,坚守家传工艺,分别经营着“黄但记”陈村粉店和“黄均记”陈村粉店,如今“黄但记”已经由黄铨辉的儿子黄汉标,作为第三代传人接手经营,“黄均记”也由黄志均的儿子黄柏恒,作为第三代传承人,在大良开起了“黄均记”分店。在粉店里,没有机械的隆隆声,那青石磨仍在悠悠运转,米浆仍在顺着磨槽汨汨而下。做出来的陈村粉,像缎子一样亮丽、纯白,没有任何化学成分,只有天然纯正的米香味,与沙河粉相比,陈村粉“更薄更爽”。

经不断革新,陈村粉的烹制方法已由传统的几种,激增至近四十种,而且风味各异。蒸着吃糯、妙着吃爽、滚着吃韧,据食客反映,以蒸制最佳。“花乡”陈村镇为了扩大影响,还举办过“陈村粉美食节”,使陈村粉与陈村花卉相辉映。

陈村粉有三个重要的特点:一是米香味浓郁,二是厚度很薄,只有0.5—0.7毫米,而普通粉的厚度都在1毫米以上,三是陈村粉的韧性适中,比普通粉好,可以说柔韧性十足而又嫩滑。

九层糕

九层糕是汉族特色糕点,主要食材米浆,黑糖分,口味甜九层糕是九层棕色透明糕点,层匀美观,乳香甜润。

做法1:

米浆 1斤

黑糖 6两

盐 1小匙

过程

(1)把在来米浆与水(3斤)一起拌成液体状,再慢慢冲入热水,拌成糊状。然後再把在来米浆糊分成两部分,一半加入黑糖,另一半则加入盐拌匀备用。

(2)取一四方模型,先倒入一层黑糖口味的在来米浆糊,蒸约8分钟凝固後,再淋上盐味的在来米浆糊,再蒸约8分钟,依照顺序慢慢将层次效果做出来,如果模型高度不够的话,也可减少层数,制作3~4层左右亦可。每层大约5毫米。

做法2:

原料

荸荠(马蹄)粉1千克

白糖2千克

鲜牛奶800克

水5千克

玫瑰红色素少许

过程;

(1)在荸荠粉中加水2千克,浸约20分钟,再加鲜牛奶搅匀,过滤成粉浆。

(2)白糖加水3千克烧开,待糖全部溶化后冲入过滤的浆内,冷却后分成两份,其中一份加少许玫瑰红色素搅匀,变成一红一白两种颜色。

(3)将调好的浆糊分数次倒入槽具内,红白相间,蒸制成熟(倒入一层蒸约4分钟,再倒入一层,直到全部蒸完,每层厚度约5毫米),取出晾凉,切成小块即可。

广东顺德 双皮奶

双皮奶是一种著名的汉族小吃,属于粤式甜品。产于中国广东顺德,甘香嫩滑,别具一格。相传双皮奶是由一位董婆婆在顺德的大良于1850年代发明。双皮奶在广东很著名。在澳门,以义顺的双皮奶最为驰名。而在广州,就以在20世纪40年代就开始经营的南信甜品店最为知名。在香港,澳洲牛奶公司是最为驰名。在顺德,则以仁信和民信为最著名。

顺德双皮奶始创于清朝末期,当年顺德一位叫何十三的双皮奶农家子弟,在清晨烹制早餐的时候,不小心在水牛奶里翻了个花样,不久有个识货的老朋友买去了配方,开了间食档,这顺德双皮奶便吃成了传统,而双皮奶也便由清末流传至今。

顺德双皮奶始创于清朝末期,最早的双皮奶是当时顺德的一位农民无意中调制出来的,后来经过不同的人的改进和不同派别的融合。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