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这个蘑菇明明不好吃 凭什么长得像包子

这个蘑菇明明不好吃 凭什么长得像包子

时间:2019-10-27 07:27:46

相关推荐

这个蘑菇明明不好吃 凭什么长得像包子

说起蘑菇,我们首先会想到一把小伞的模样。伞形的蘑菇属于担子菌门,在菌盖下方,拥有负责产生孢子、延续后代的子实层。但有这样一类蘑菇,它们产生孢子的组织并非裸露在外,而是严严实实地包裹在子实体内部,并且形状非常特别,好比外星生命。今天的主角红皮美口菌(Calostoma cinnabarinum)便是其中之一,菌如其名,拥有一张艳丽的“红唇”。今天就请它来代表这些异形蘑菇,讲述它们的生命故事。

色彩鲜艳的红皮美口菌。图片:Dan Molter / Wikipedia

包子是肉冻味儿的吗?

美口菌又叫丽口包,属于丽口包属。它产生孢子的组织,位于圆球形的头部,在发育早期被一团凝胶状物质包围,随后逐渐从地下钻出,外围组织也一层层剥落开露出顶部显眼的“美口”。内部成熟的孢子便可借助外力,通过顶端带有棱褶的星状口部向外散播。

即将成熟的美口菌,内部充满粉状的孢子。图片:Ben Smith / Flickr

早期研究它的菌物学家,凭借这个奇特的孢子散播口,给了它“丽口包”这个属名,英文则称它“美丽小嘴(Pretty Mouth)”或“火辣红唇(Hot Lips)”。而“红皮”之名,来自子实体朱红色的头部。美口菌圆圆的脑袋很像另一类叫做马勃的蘑菇,全身又包裹着好似肉冻的凝胶,因此它们也被称作“肉冻马勃”。

幼小的美口菌表面覆盖着凝胶。图片:Dan Molter / Wikipedia

美口菌的圆脑袋顶上凸起几道“褶”组成的“小嘴”,说它像包子,包子也不会有意见。红皮美口菌在我国也有分布,主要出现在东南沿海省份,若是国人中的吃货给它取名,或许就会称为“红皮包子菌”了吧。

我的亲戚很有名

红皮美口菌的奇特形态很早就已引起人们注意,虽然它并不生长在欧洲大陆,但早在三百多年前,便被一位搜集外来奇异标本的英国植物学家Leonard Plukenet记录下来。等了漫长的一百多年,它才有了正式的科学名称。原先红皮美口菌被划为腹菌纲(Gasteromycetes),后来凭借遗传基因信息,归属到牛肝菌目(Boletales),和吃货口中的美味山珍,云南人蘑菇中毒的“罪魁祸首”——各种可食用的野生牛肝菌,成了远房亲戚。至于“包子”本体,没有报道显示它有毒,在墨西哥有土着部落会食用红皮美口菌,但也不是怎么受欢迎。

红皮美口菌的近亲褐圆孔牛肝菌(Gyroporus castaneus)和它长得大相径庭。图片:Luridiformis / Wikimedia Commons

美口菌的大多数近亲长相都很非主流,如硬皮马勃(Scleroderma)、豆马勃(Pisolithus)、硬皮地星(Astraeus),毕竟都是从曾经的腹菌纲认领回来的孩子。不过,和美口菌亲缘关系很近的圆孔牛肝菌(Gyroporus),以及同属硬皮马勃亚目的褶孔牛肝菌(Boletinellus)、脉柄牛肝菌(Phlebopus)反而是典型的伞菌形态。

“我想开了!”“我自闭了!”硬皮地星属真菌的外皮会在空气潮湿时展开,空气干燥时关闭。图片:CUPlantPathPhotoLab / youtube

硬皮马勃属真菌有着菠萝包一样的外皮和“腹黑”的内心。图片:Eric Steinert / Wikimedia Commons

菇间大炮,一级准备!

蘑菇们来自一个共同祖先,形状却千奇百怪,这是高等真菌适应性演化的结果。

大多数伞形的担子菌类,在空气相对潮湿时,孢子会吸附水分,在孢子与固定它的“梗”相交处形成一个叫做布勒液滴(Buller's drop)的小水珠,随后小水珠蒸发缩小,通过表面张力,它在孢子基部积累起逐渐增大的势能。小水珠蒸发殆尽时,在表面张力无法束缚住孢子的那一刻,孢子被积累的势能弹射出去,再借助周围空气的流动而完成传播扩散。

孢子“发射”的示意图。蓝色的液滴消失,使半圆形的孢子弹射出去。图片:M. Piepenbring / Wikimedia Commons

这种传播方式的缺点是,只有在空气湿度适宜时担孢子才能主动弹射,在干旱条件下这种散播机制就完全失效,裸露的子实层还可能在成熟或孢子扩散前就受到伤害,对担子菌的繁衍传播带来很大阻碍。

为适应这样的逆境,一些担子菌在演化历史中各自独立发生了腹菌化(Gasteromycetation)的演变,把产孢组织包裹在体内,只依靠机械挤压被动散播孢子,虽然失去了主动扩散的机会,但在等待扩散的漫长时间内,内部的孢子得到了保护。

戳一下才会喷出孢子的美口菌。图片:The Great Wander / youtube

同为高等真菌的子囊菌门,旗下有部分蘑菇也发生了类似担子菌的“自闭”演变,隶属子囊菌门的盘菌目蘑菇大多拥有杯状或盘状的子实体,但也有很多盘菌发生了块菌化而长成球状,把子实层封闭起来。我们把这种变化称为子囊菌的块菌化(Truffle Syndrome)。提到“块菌”这个名字,我们就会想到令欧洲人趋之若鹜的名贵食用菌松露(Truffle,Tuber属),它就是子囊菌块菌化的产物。

松露。图片:Elekes Andor / Wikimedia Commons

分布于地中海、中东和非洲沙漠里的地菇(Terfezia),凭借“自闭”的保护,能极好地适应相对干旱炎热的荒漠环境,因而也被称为沙漠块菌(Desert Truffle)。这些“自闭”的块菌科蘑菇,与子实层裸露在外形似马鞍的马鞍菌(Helvella)有着千丝万缕的亲缘关系。

虽说我开玩笑将美口菌称作包子菌,可它并非如包子那样美味。且不说外层的凝胶会让人觉得有些恶心,多数丽口包属的真菌在露出地面后,头部产生孢子的组织就已成熟,不堪食用了。虽然有一些地方会把美口菌作为“非主流”食材,但觅食无忧的现代城里人,还是不要打它们的主意了吧,就静静地欣赏这一份异形之美便好。

这颗丽口包属的真菌更像小笼包。图片:Len Worthington / Flickr

本文是物种日历第6年第108篇文章,来自物种日历作者@蚕宝宝小子。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