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新刊丨周大新:我与《当代》杂志

新刊丨周大新:我与《当代》杂志

时间:2021-05-07 12:23:32

相关推荐

新刊丨周大新:我与《当代》杂志

《当代》40年纪念专辑

编者按

1979年,《当代》杂志创刊。时任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的韦君宜先生在创刊号上发表文章记录了这个历史时刻,“春光明媚,百花吐艳,在一年中最好的这个季节,我们开始创办文学杂志《当代》。”的确如此,在那个严冬过后的春天,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中国大地开启了跨越世纪的思想解放和社会开放的时代变革,文学开始重振旗鼓,文学期刊纷纷诞生或复刊,《当代》应运而生。第一任主编是提出了“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的秦兆阳先生,他为《当代》确立了关心社会、反映时代、关注民生的现实主义办刊方针。《当代》杂志成为新时期文学解放最早树起的一面旗帜之一。,适逢新中国创立70周年之际,《当代》杂志迎来了自己的创刊40周年。40年间,《当代》杂志始终秉承初衷,坚持现实主义精神,为读者奉献了一部又一部珍贵的精神食粮,也为中国当代文学史树立了一座又一座值得铭记的丰碑,被业界誉为“中国文坛最具现实主义精神的刊物”。40年里的中国,进行了无比艰辛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改革,开始了举世瞩目的历史转折和民族振兴。能够亲眼见证中国的努力和坚持,能够忠实记录中国的顽强和进步,能亲身感受中国波澜壮阔的腾飞,是时代和文学赋予《当代》的责任,更是《当代》的幸运。文学记录中国,是《当代》40年现实主义精神的初心与底色。《当代》由衷感谢40年来所有阅读《当代》的读者,更加衷心感谢在这40年里,所有把自己呕心沥血的创作成果,托付给《当代》的作家。是他们给了《当代》以生命,是他们给了《当代》以荣誉,是他们给了《当代》以信念。本期杂志有幸约请到一部分优秀作家和好友的代表,撰文或题词,书写他们记忆和心目中的《当代》杂志和与之相关的文学记忆,集成“《当代》40年纪念专辑”,为今后更加丰厚、更加长久的文学史镌刻印记。

——孔令燕

作者简介:

周大新,1952年生于河南邓州,1970年从军,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先后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人民文学奖、冯牧文学奖、茅盾文学奖、老舍散文奖、“中国好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等。有《周大新文集》18种20卷问世。现居北京。

周大新在《当代》发表的作品

《安魂》 第4期

《碎片》 1997年第6期

《铁锅》 1990年第1期

我与《当代》杂志文丨周大新----------《当代》杂志1979年6月创刊之时,我已调入济南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工作。也是在这年的三月,我在济南日报上发表了我的第一篇小说。一心想搞文学创作的我,自然便成了《当代》的忠实读者。有时是从朋友那里借来读,有时是从报刊摊上买来读。《当代》的大家闺秀气质很快吸引了我。我自不量力的决定:向她投稿。可惜,由于我的创作准备不足,写出的作品达不到《当代》的刊用标准,我寄出的很多稿子都被退回了。还好,那时没有电子版一说,编辑部保持着退稿的传统,而且在退稿时,编辑通常会附一封短信,指出稿子的不足之处,说明不用的原因,这也让我受益不少。在宣传部工作期间,有段时间让我当了宣传部的秘书,分管部里资料室的工作,开始享有为资料室订阅报刊的权力,不由分说,我立马订了全年的《当代》,保证了宣传部每个喜欢《当代》的干部都能读到杂志。自然,也保证了我期期都能读到她刊发的好作品。1987年,我来北京鲁迅文学院进修,在学院里,见到了《当代》杂志社的一位编辑。那是我第一次与我尊敬的名刊的编辑见面,有些诚惶诚恐。他给我讲了《当代》的用稿标准,鼓励我大胆投稿,给了我很大鼓励。又过了些年,我就认识了《当代》的编辑杨新岚女士。是她,在《当代》上编发了我的第一部作品。这自然对鼓起我的创作信心有帮助。能在《当代》发表作品,对我这个由社会底层走出来的作者来说,是一种荣耀。

周大新(右二) 参加《当代》武夷山笔会

有一年,《当代》要在武夷山举办笔会,邀我参加。我有些受宠若惊,急忙答应。那一次笔会,让我大开了眼界。我们参观了茶田茶树,看了茶艺表演,爬山观赏了武夷山景,还到山溪里做了漂流。我至今还记得,在山溪里坐竹排漂流时,我撑着竹篙,第一次看到了悬棺,第一次知道了在南方有这种安葬方式,为人类对最后安息地的创造性发现而惊叹不已。在笔会上,自然也听了编辑部朋友们对一些作品的评说,听了其他作家的创作经验介绍,这一次南行可以说是收获多多。

初,我的长篇小说《安魂》写完,《当代》主编潘凯雄先生决定刊用,还是杨新岚女士做我的责编。作品发表后,借了《当代》在读者中的影响力,作品也在读者中引起了颇大的反响,还获了《当代》的一个奖,这给了我很大的安慰。

《安魂》发表于《当代》4期

多年来,杨新岚一直在关心着我的创作,经常给我送来亲切的问候。有时候,因为种种原因,稿子没给《当代》刊用,让我对她很有愧疚之意,但她从未生气抱怨过,一如既往地以朋友相待,让我感受到了《当代》编辑们的气度和胸怀。在《当代》迎来她的四十岁生日时,作为一个受过她恩泽的作者,我衷心地祝愿她生日开心!祝愿她不生皱纹,永葆青春!祝愿她为中国的文学事业发展,再立新功!——责任编辑:杨新岚——本期微信编辑:孟小书

扫描上方二维码,收听《当代》有声版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