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既为良相 又为良医 芍药如是

既为良相 又为良医 芍药如是

时间:2022-08-30 14:31:10

相关推荐

既为良相 又为良医 芍药如是

当柳絮飘尽,窗外爬山虎的叶子已经长得比巴掌大了,五月的初夏就这样消无声息地来到,往年到了五月都会去景山公园看芍药,今年打算换个地方,去北京植物园。

不同于春天常见的桃花、梨花、海棠花,芍药花有碗口大,开得极为绚烂夺目,生机盎然。其实它最早在适合于扬州(旧时广陵)生长,后来一路向北,经过亳州、山东到北京,甚至东北,从温暖湿润的南国到干燥冰封的北国,不因地域的变化而水土不服。或许,这也是它贵为“花相”(花中丞相)的原因吧。

最喜欢芍药含苞待放的样子,像热恋中的少女,略有羞涩,似诉未语,心中却饱含爱的情愫。在西方婚礼上,就常用到白色的芍药,小小的一束,承载着恋人深沉的爱。

受西方文明影响,现代社会恋人间常以玫瑰相赠,而古代恋人互赠的爱情之花其实是芍药(现在是七夕节的代表花卉)。

《诗经·郑风·溱洧[zhēn wěi]》云:“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意思是说,少男少女们,互相调笑戏谑,临别时送一支芍药订约。古代的勺通芍,有约的意思,而药字,去掉草头就是约,有邀约的意思。短短几句,呈现出一幅淳美的古代风俗画,让我们仿佛能听到芍药花瓣间传来爱情的动听声音。

晋代崔豹《古今注》中有一段对话,“将离别相赠以芍药者何?”分别时为何赠送芍药?“芍药一名可离,故将别以赠之。”因为芍药又名“可离”,所以临别送芍药。这里就要说到芍药的其他别名了。因为常用来表示惜别之情,故芍药有“将离”、“何离”、“离草”之称。

想象芍药从远古走来,在春尽夏生之时,为了抚慰离人落寞孤寂时的低头轻嗅,努力绽放自己,每一片花瓣都在静诉衷肠。即使是一朵花,一旦有了别样的心思,也是俯身到了尘土中的姿态。

低到尘土的姿态,让我想起华佗夜闻美女啼哭的故事。

相传华佗始初尝了芍药的茎、叶、花,误认为芍药没有药用价值。一夜,植芍药的窗外有美女啼哭,华佗出去看时,只有芍药没有美女,这样反复数次。华佗便对芍药说:“你自己全身上下无奇特之处,怎能让你入药。”说罢就返身看书。又闻美女啼哭。华佗叫醒妻子,诉说此事。妻子说:“无数花木都变成了你手中治病良药,唯芍药备受冷落,你可能没有查清其用,故其自感委屈而啼哭。”华佗不服。妻子说:“你查清了它地上的部分,而地下根并没有细究啊!”华佗还是不在意。一日其妻经血如注,小腹绞痛,于是自己挖起芍药根煎水饮之而愈。妻将此事告诉华佗,华佗深谢妻子。华佗又研究实践,方知芍药确属一味治病之良药。

正如故事所述,芍药以根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在《伤寒论》及中国早年传统方剂中只有“芍药”之称,梁代(502-557)以后陶弘景提出芍药分为赤芍、白芍,历代医家认为它们的功效、主治都有不同,慢慢就形成了“白补而赤泻、白收而赤散”的经验总结。

其实白芍、赤芍都来源于毛茛科植物芍药的根,而它们的分别并非芍药花色的不同,像白芍的花色就不止红白两种,分别主要在于家种与野生和是否经过去皮、水煮等加工过程。若家种、需加工去皮、水煮为白芍,野生晒干者为赤芍。白芍善能滋阴平肝、养血调经,止痛,止汗。赤芍则侧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活血化瘀(从赤芍、白芍可见并非野生的药效一定好于家种,而是各有所长)。

赤芍

白芍

至于赤芍、白芍虽为同一物种,却有药效的差异,可能与其各自的生长环境有关。白芍主要产于浙江(杭白芍,品质最优)、安徽(亳白芍,产量最大)、四川(川白芍)等地,赤芍主要产于内蒙古、河北、辽宁、黑龙江、吉林等地,两者产地没有交叉。或许不同经纬度及当地海拔高度等生态因素的差异,会对芍药生长和化学成分积累产生一定影响吧。

现代人们除了根部药用,也将芍药花引入药膳。对于痛经或肝不好的吃货们,来上一碗颜值与智慧并存的芍药花粥,简直可以上天了。如果华佗在世,想必再也不会听到芍药啼哭了。

想起描写芍药的一首朴素小诗:身出南国乡,耐得三九寒;不与争春色,独香五月天。在即将到来的五月,我也梦想着像红楼梦中的湘云一样枕着芍药花瓣,在花香氤氲中醉眠芍药茵……

tips:给大家安利一篇在《中国中药杂志》发表的论文《赤芍和白芍品种、功效及临床应用述评》,文中对赤芍、白芍的区别有详细介绍,下载链接:/cjcmmte/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37&flag=1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