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汉族的发源地 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世界人类的重要起源地。

汉族的发源地 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世界人类的重要起源地。

时间:2022-07-26 08:04:38

相关推荐

汉族的发源地 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世界人类的重要起源地。

汉水文化汉水文化是指汉水流域人民有史以来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汉水文化是融巴蜀文化、荆楚文化、中原文化、秦文化等多边文化为一体,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区域性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8月,中央电视台推出了斥巨资打造的纪录片《汉江》,本片由”汉水文化研究的集大成者“潘世东教授撰稿,分为“源远流长”“文明纽带”“兴国之本”“魂济中华”“灿若星河”“天下之中”六个章节,不仅讲述这条不长的河流以其海纳百川、包容万象的气度,成为盛世汉唐享誉海外的标志,同时从文化层面探讨汉江南北交通、文化交融,展现汉江这片土地的勃勃生机。这是汉水地域第一次系统地展示在公众面前。

中文名

汉水文化

简介

融巴蜀文化等多边文化为一体

概述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色

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区域性文化

生命摇篮

比长江黄河还要早七亿多年的汉水是中国最古老的大河,这里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分布最广、龙蛋共生的恐龙蛋化石群,还是距今200万年到五万年的古人类演变完整链条化石群的所在地。

来自考古学和人类学方面的资料显示,1975年,中科院古脊椎所考古工作者在郧县梅铺丹洞发现人类牙齿化石3枚,其年代距今约80 -100万年,是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的早期遗址之一。而“郧县人”的发现为汉水流域的历史文化奠定了重要的考古学和人类学基础。1989-1990年间.考古工作者又在郧县曲远河口弥陀寺村学堂梁子先后发掘了两具人类头骨化石并定名为“郧县人”。“郧县人”完整的头骨化石为研究中国及东亚地区早期人类文化及第四纪古地理环境提供非常重要材料,也为科学家们提供了一个与非洲和欧洲同一时代的人类头骨化石进行比较研究的极其珍贵的实物,而这项研究的结果支持了人类并非仅仅起源于非洲,亚洲也是人类的起源地之的观点。汉水流域不仅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也是中国考古无间断的通识地域。这里发现的梅铺猿人牙齿化石距今50万至100万年,白龙洞猿人距今10—20万年,而黄龙洞猿人则距今5万年。汉水流域古人类演变完整链条化石群的发现,彻底改写了人类起源于非洲的历史,使汉水流域成了亚洲人类当之无愧的人类摇篮。

文化源头

作为区域文化的汉水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可贵的贡献,我们在许多名篇佳作中都可见到深情称颂汉水为文化之河的篇章,例如,《诗经·周南·汉广》中有“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楚辞·九章》中云:“有鸟自南兮,来集汉北。”孟子在《孟子·滕文公下》中明确提出:“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汉水文化的重要地位和突出贡献可以追溯到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

汉水流域是两汉的龙兴之地,刘邦发迹于汉中,刘秀发迹于枣阳;这里也是汉民族的兴隆之地。汉族、汉朝、汉人、汉子、汉字、汉学、汉剧、汉隶、汉白玉等等这些称谓,都源自汉江,这在全国乃至世界的江河中恐怕都绝无仅有。在古代,汉江还被拿来对应天上的银河,《诗经》说:“惟天有汉,监亦有光”。

结构特点

从地理位置上看,汉水流域位于我国南北方之间,是我国自然地理南北差异的过渡带,既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南北两大文化板块的结合部,又是南北文化交融、转换的轴心。流域内的汉中盆地、南阳盆地和襄阳盆地,又是我国西部和中部地区南北交往的通道,在它们周围是我国占古代最著名的几个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西北是以长安为中心的关中平原,东北是以洛阳为中心的伊洛平原,东南是以武汉为中心的江汉平原,西南是以成都为中心的成都平原。汉水河谷自古以来就是沟通东西的走廊,是西部高原走向中部盆地和东部平原的重要通道之一。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环境,不仅使汉水文化源远流长,而目至迟到战国时期汉水文化带己经形成,声名远播,卓尔不群。

从文化的质性和内容出发,可以将汉水文化研究主要划分为15个大的版块,它们分别是:1),汉源文化;2)、汉中地区的汉朝历史名胜文化;3)、武当道教文化;4)、房县、郧县、神农架的迁徙文化;5)、炎帝神农文化;6)、荆楚文化;7)、汉水商旅文化;8)、山地文化和水文化;9)、茶文化;10)、医药文化;11)盐道文化;12)、考古文化;13)、旅游文化;14)、孝感的孝文化、15)、汉水神话、民歌与民间文学等文学艺术。汉水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内容博大精深,影响无比深远。

文化特征

汉水文化奋发图强、开辟创新的精神最典型的体现还在于她的一系列重大创造和突出成就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杰出贡献上。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认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但事实上远非如此。在这里,从汉水的纵深腹地莽莽林海走出了一代神农炎帝,成了中华农业、医药、纺织的开山祖师;春秋随国曾侯乙墓中精美绝伦的大型编钟,已被国内外考古学界公认是代表春秋音乐文化的绝响;鬼谷子揣摩天文地理、世风人情,穷尽人心机变,写就一部《鬼谷子》,玉成张仪和苏秦,搅乱战国走势,撼动天下风云;以楚辞及鲜明的楚地浪漫奔放民风为代表风格的汉水流域文化独领风骚,则构成先秦华夏文明色彩斑斓的一大板块。为发展农业,均州的郧乡县(今湖北郧县)兴修了与都江堰同时代的伍子胥堰,至今仍在完好有效地发挥作用。西汉的张骞,从汉水边的城固踏出了第一条通向世界的丝绸之路;东汉的蔡伦封侯于汉水边的龙亭铺,发明了造纸术;张衡发明了浑天仪,率先揭开了中国地震科学和遥测技术的篇章;刘邦崛起汉中,刘秀兴起南阳,诸葛卧龙腾起于襄阳、南阳之间,鞠躬尽瘁于汉中。张骞走出汉中,张衡跨出南阳,王粲求学于襄阳、南阳,随征于汉中,“丝绸之路”、“地动仪”和“建安文学”是他们留下的历史丰碑。滔滔东逝的汉江水将这三地的文化血脉溶通在一起,形成了两汉三国文化一脉相承的历史轨迹。公元前206年,刘邦被封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丞相萧何说:“汉中,语曰‘天汉’,其称甚美,愿王王汉中,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也。”(《华阳国志·汉中志》)刘邦正是以汉中为基地,筑坛拜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击败项羽,建立西汉。逐渐形成汉水—汉中—汉朝—汉族—汉文化—汉学。这一系列“汉”之根就扎在汉水文化之中。

精神特质

作为一种独具特质的地域文化和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汉水文化是沉积与辐射的统一、厚重与灵动的统一、兼容性与独创性的统一、醇厚中和与阳刚峻拔的统一,具有开放性和广适性、持久性和变化性、丰富性和生长性、过渡性和和谐性等特征,与中华民族文化乃至所有人类文化一样,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方向性、支撑力、凝聚力、推动力的作用,不仅是汉水流域人民战天斗地、开辟未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法宝,也是全国人民走持续科学发展道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动力源泉的有机组成部分。

首创首发、敢为人先

汉水文化奋发图强、开辟创新的精神最典型的体现还在于她的一系列重大创造和突出成就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杰出贡献上。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认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但事实上远非如此。在这里,从汉水的纵深腹地莽莽林海走出了一代神农炎帝,成了中华农业、医药、纺织的开山祖师;春秋随国曾侯乙墓中精美绝伦的大型编钟,已被国内外考古学界公认是代表春秋音乐文化的绝响;鬼谷子揣摩天文地理、世风人情,穷尽人心机变,写就一部《鬼谷子》,玉成张仪和苏秦,搅乱战国走势,撼动天下风云;以楚辞及鲜明的楚地浪漫奔放民风为代表风格的汉水流域文化独领风骚,则构成先秦华夏文明色彩斑斓的一大板块。为发展农业,均州的郧乡县兴修了与都江堰同时代的伍子胥堰,至今仍在完好有效地发挥作用。西汉的张骞,从汉水边的城固踏出了第一条通向世界的丝绸之路;东汉的蔡伦封侯于汉水边的龙亭铺,发明了造纸术;南阳张衡发明了浑天仪,率先揭开了中国地震科学和遥测技术的篇章;刘邦崛起汉中,刘秀兴起枣阳,诸葛卧龙腾起于襄阳、南阳之间,鞠躬尽瘁于汉中。张骞走出汉中,张衡跨出南阳,王粲求学于襄阳、南阳,随征于汉中,“丝绸之路”、“地动仪”和“建安文学”是他们留下的历史丰碑。滔滔东逝的汉江水将这三地的文化血脉溶通在一起,形成了两汉三国文化一脉相承的历史轨迹。公元前206年,刘邦被封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丞相萧何说:“汉中,语曰‘天汉’,其称甚美,愿王王汉中,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也。”(《华阳国志·汉中志》)刘邦正是以汉中为基地,筑坛拜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击败项羽,建立西汉。逐渐形成汉水—汉中—汉朝—汉族—汉文化—汉学。这一系列“汉”之根就扎在汉水文化之中。

兼容并包,有容乃大

移民标志着文化的迁移和流动,移民的频繁和移民成分的复杂则意味着文化变迁的频繁和文化构成成分的复杂。由于多次大批的移民,使汉水流域文化积累深厚,层次丰富复杂。不仅巴蜀文化、秦陇文化、中原文化在这单交融汇集,而西域文化、岭南文化、闽浙文化、江淮文化,甚至域外佛教文化、基督教文化都在这单有典型的碰撞、沉淀和遗存。层次的深厚累积和来源的广泛复杂,使汉水文化极富开放性与兼容性、普适性与代表性。

公而忘私,牺牲奉献

公而忘私、牺牲奉献的精神,既体现在历史上精英人物和领导阶层身上,支援二线建设,数十万汉水流域人民,义无反顾地捐献出上白万亩良川,砍毁了上白万亩森林,离开了世世代代居住的祖屋,迁移到陌生的地方,重新创业。如今,将改变中国北方未来生态环境和水资源战略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己经启动,数十万汉水流域人民又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第一次移民,又将第一次离乡背井。为了国家战略,为了全局利益,他们无怨无悔。这里所体现的是典型的公而忘私、牺牲泰献的精神。这种精神使汉水文化极富凝聚力和亲和力、牵引力和推动力。

太和博爱,厚德载物

太和博爱、厚德载物的精神也体现在汉水文化析学上。提起汉水,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想起巍巍太和山和武当道教,是巍巍太和山和悠悠汉水直接承载和浇灌了中国道教,而中国道教也正是从这里兴起,然后播撒全国。道教文化精神的核心就在于太和!太和首先强调的是一种和,即崇尚天人合一,强调和谐一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同时道家也追求贵人重生,要求世人关注苍生万有、热爱一切生命,普施人间大爱。其实,武当山的别名“太和山'就是一个强有力的佐证。太,至高至大至重者也,和,和平和谐者也,“太和”,即至高至大至重的价值,就是和平和谐,此其一;如果直接按字面意思来解读,那么,“太和”,即太平和谐也—世界太平,社会和谐,此其一。这种太和博爱、厚德载物的精神使汉水文化极富人文性与和谐性。

注重孝道,道德至上

演唱丧歌是汉水文化习俗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最普遍的表现形式,几乎伴随着汉水流域民俗大礼一丧礼形式的每一过程。作为一个典型的汉水文化事象,汉水流域丧歌中蕴涵着丰富而典范的孝文化、乐感文化和伦理习俗文化等中国文化的核心内核。迎来送往、养生送死、慎终追远、追根溯源等传统道德标准是汉水流域丧歌创作和流传的最深刻文化动因,而其巨大的习俗传承价值、伦理教育价值、历史认识价值、社会心理价值和美学认同价值则是其长期而广泛流传的最直接的现实动因。这种注重孝道,道德至上的精神使汉水流域孝子密布、孝风浓重,使汉水文化极富传统伦理性和世俗持久性。

专家名著

汉水文化研究开创者:冯天瑜、匡裕从

汉水文化研究集大成者:潘世东《汉水文化论纲》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汉水文化概论》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汉水文化研究论文集2》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版

汉水文化研究代表学者和重要著作:左鹏《汉水》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

杨洪林《汉水审美文化论纲》(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06)

《论楚风汉韵——汉水文化与楚汉文化之关系》

梁中效《炎帝与汉水流域文化》(陕西理工学院学报/01)

《汉水流域历史文化的和谐特色》(陕西理工学院学报 /5 )

《汉水上游文化史探微》(《汉中师范学院学报》1994/01

《 汉水文化与五斗米教》(《唐都学刊》1995年第3期)

徐永安《武当山丧歌中的楚文化精神》湖北民族学院学报/02

《略论郧阳抚治的制度文化》江汉大学学报/3

《对汉水文化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00/09

《再论汉水文化与楚文化、汉文化的关系》(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08)

《汉水文化三部曲》

《阴阳碑》、《传世古》、《金匮银楼》合称“汉水文化三部曲”。他放眼汉水文化的大背景,选择了汉水岸边的一座古城(襄阳)、一条古巷(马背巷)和一个古渡口(襄阳渡口),作为“汉水文化小说”的叙事载体,在扑朔迷离的故事和三教九流人物的关系中,发掘“汉水文化”的深厚底蕴。《阴阳碑》中的码头文化,《传世古》中的古钱文化,《金匮银楼》中的银楼文化,都散发出汉水流域的醇厚气息,具有襄阳民众生存史、文化史的意义。

在“汉水文化三部曲”中,成功塑造了100多位土生土长或移民汉水流域的各式人物,如《阴阳碑》中的鞭炮铺老板权国思、奶妈女贞、丐帮六爷,《传世古》中的古钱家祥符先生、沈氏茶娘,《金匮银楼》中的银楼老板贾哲义、丫头彩凤等。这些人物之间的恩怨情仇、命运浮沉,读来都扣人心弦。[1]

重要研究机构·重要学术刊物和重要专题会议

研究机构

1、湖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郧阳师专汉水文化研究基地;

2、陕西理工大学汉水文化研究中心

学术刊物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是汉水文化研究的公认主要学术刊物,设置有专栏进行汉水文化的研究。

其它

普遍误解之更正

1、“汉水”与“汉江”名称之混淆。“汉水”绝非“汉江”,以为学界所共知,但传播界常常混淆。

2、“汉水文化区域”并非”汉水流域“这一地理概念的简单文化投影,有兴趣者应当注意区分。

[2][3][4][5]

参考资料

[1] 《汉水文化三部曲》感受汉水文化.中国文明网 [引用日期-08-01]

[2] 《郧阳师专的汉水文化研究情况》.价值中国网.-08-28 [引用日期-06-17]

[3] 潘世东.《汉水文化论纲》.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2—15,73

[4] 梁中效:《汉水流域历史文化的和谐特色》,陕西理工学院学报 /5 )

[5] 陕西理工学院:《汉水文化研究中心 中心简介》.陕西理工学院汉水文化研究中心. [引用日期-06-17]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