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农业产业化 企业转型升级 如何解决“后劲不足”

农业产业化 企业转型升级 如何解决“后劲不足”

时间:2018-11-05 17:36:11

相关推荐

农业产业化 企业转型升级 如何解决“后劲不足”

企业转型升级,如何解决“后劲不足”

《 农民日报 》( 09月01日 08 版)

编者按:近年来,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领下,我国农民跟着企业搞种养,围着企业闯市场,“企业+农民”的经营模式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得到了农民的青睐。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受制于市场价格和成本约束的压力,一些龙头企业经营出现困难,带农增收出现后劲不足。因此,在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背景下,既要创新“企业+农民”经营模式,也要重视企业的困难和呼声,并拿出解决的办法来,让企业增效、农民增收。

龙头企业逆境突围带动农民分享收益

——内蒙古“企业+农牧民”经营模式转型升级调查

《 农民日报 》( 09月01日 08 版)

本报记者买天

日前,农业部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就“促进龙头企业转型升级”组织召开研讨会,并就相关问题对当地农牧业龙头企业转型升级情况作了调查。

“这几年,做企业可不像前些年那么好做了,竞争压力大,市场拓展难;成本在上升,可商品定价还不敢定高了;我们的背后站着农民、连着基地,承担着把农民种出来的农产品卖出去的责任,紧迫感很强。”内蒙古一家粮食加工企业负责人说。

近年来,“企业+农民”经营模式得到长足发展。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农业企业也需要主动谋变,转型升级迫在眉睫,这既是为了企业发展壮大,立于不败之地,同时也是为了身后农民的利益。“农民跟着我们,既是对企业的信任,也是将自己的利益和希望托付给了我们,企业做大做强了,归根结底就是要让农民跟着企业挣到钱。”上述企业负责人说。

贷款难、融资贵、税负重成企业做大做强的“拦路虎”

——期待改善生存环境的同时,企业也需“自我反省”提素质

“农字号企业整体竞争力太弱,除了‘自力更生’,还需得到扶持。”不少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说道。

相关政策变化、更新快,企业反映说往往跟不上节奏、一时半会儿消化不了,需要政府加强政策宣传,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服务。

而融资难、融资贵是横亘在企业面前发展壮大的最大“拦路虎”,由于融资渠道不畅,导致企业拿不出足够的资金来进行扩大生产、技术改造和市场开拓;另一只“拦路虎”则是税费种类多、负担重,农业企业本来就利润微薄,甚至经营亏损,税负重更使企业雪上加霜,而往往一些税收扶持政策还难以落实到位。

在评价企业生存环境的同时,一些企业也做起了“自我反省”:许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知识、观念陈旧,管理粗放,经营模式落后,在企业转型升级中,亟待更新知识、转变观念、创新思维。

市场监管薄弱也为企业家们所反映。他们说:“行业门槛低,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加之市场监管薄弱,行业优化整合和优胜劣汰进展缓慢,影响了企业转型升级。在经济新常态下,亟需相关部门加以解决。”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关键是要将纸上文件落实到现实中去,让龙头企业得到实实在在的扶持。”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照新说,各地要把资金扶持、金融支持、税费减免、招商引资、资源倾斜配置等政策措施化为行动,减轻企业负担,开辟更多“绿色通道”。

加工企业普遍效益低下,一些中小企业面临亏损停产

——在竞争中走差异化创新路线,企业带农增收才能产生持续动力

在走访部分内蒙古农牧业龙头企业后,记者发现,尽管拥有伊利、蒙牛这样的绝对规模的龙头企业,但大部分农牧业企业普遍规模小、品牌不响、带动能力不强、加工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

“受原料价格和市场竞争双重挤压,很多中小企业经营亏损或停产。推进企业转型升级,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壮大的需要,更是带动农牧民增收的需要。”内蒙古农牧业厅农牧业产业化处处长王补在说,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对于提高企业品牌影响力、壮大地区优势特色产业、推进“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带动农牧民就业增收,可谓是“金字塔下的基石”。

呼伦贝尔合适佳食品有限公司是内蒙古最大的油脂加工企业,有全国唯一的春油菜“成果转化示范基地”。他们加大科研开发新品种食用油,所研发的芥花油,脂肪酸组合极其均衡,具有“东方橄榄油”之美誉。榨油所产生的副产品双低油菜籽粕,蛋白含量高,特别适宜做奶牛饲料,成为众多养殖场的“抢手货”。

“企业转型升级,首先要在产品的差异化上下功夫,产品的推陈出新让我们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了一席之地;科技创新和循环经济理念的运用,让我们在产业链中成为举足轻重的一环,保证了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也笼络了一批养殖场成为合作伙伴。”合适佳公司有关负责人说,要实现持续发展,难度还是不小:既要每年面对等待交售的农户,还得面对水涨船高的收购价,企业的成本压力越来越大。

只有伊利蒙牛还不够,需要更多企业站出来抱团成长

——政府拿出扶持政策很“给力”,企业用市场理念经营很“争气”

合适佳公司在企业转型升级中找准了定位、增强了竞争力,代表了内蒙古新兴企业的力量。而其他农牧企业的成长,当地又是拿出了怎样的一揽子办法来引导企业做大做强呢?

内蒙古对规模大、实力强、利益联结机制好,对农牧民增收带动作用突出的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对规模小、能耗高的企业进行行业整合、企业重组。

“产品再好,还要善于推销;政府除了制定政策外,还要给企业当好‘推销员’。”区农牧业厅副厅长云挨厚说。

除了自办绿色农畜产品博览会外,内蒙古还组织企业参加全国各类博览会、交易会,在一线城市建立内蒙古名优特农畜产品直销中心,发展电子商务,建立加盟连锁、品牌直营店。

针对企业在资金方面“喊渴”的需求,省级财政将产业化资金增加到1亿元,各地市也普遍设立了产业化专项资金;推进银企合作,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满足企业融资需求。

政府扶持政策很“给力”,那么企业自身又该如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记者调查了解到,这些企业捋顺产业链,向上游拓展,建立原料基地,从事品种选育、改良,发展规模种养;向下游延伸,进入农畜产品加工、流通领域,构建“从田间到餐桌”完整产业链。伊利集团以自建、合作等方式建设标准化牧场、家庭牧场等2500多个,使一大批养殖户受益。

“如果只是亦步亦趋地模仿,你的产品终将会因跟不上市场竞争的节奏而败下阵来。”多位龙头企业家说,必须加强新品研发,发展精深加工。内蒙古民丰薯业公司自建马铃薯研究院,其大规模雾培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生产技术研究取得成功,一举在众多马铃薯企业中脱颖而出。

“企业做大做强了,是为了让更多农牧户的日子过得更好。”内蒙古多地农牧业产业化处负责人说,要强化“公司+农牧户”的经营模式,企业要通过订单农业、股份合作、土地租赁等方式,以及提供种子、饲料、保护价收购、信用担保等服务,与农牧民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赛诺草原羊业公司采取“舍饲养殖+牧区放牧补饲”相结合的方式,按企业生产标准养殖,最终由企业订单回收。“按照标准走,我们养羊才更科学;跟着企业走,我们养羊才有市场。”许多农牧民这样评价。

农业生产受价格“天花板”和成本“地板”抬升双重挤压

——龙头企业到了必须迈出转型升级这一步的时候了

专家认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企业发展新动力不足和旧动力减弱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不少企业经营困难,企业人工成本上升、税费负担重、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突出。

专家指出,我国农业生产受到价格“天花板”和成本“地板”抬升的双重挤压,面临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两道“紧箍咒”的约束,特别是粮食、畜禽、乳业等行业的企业受影响重。

“龙头企业转型升级的难度在加大,但又必须迈出这一步。要继续带领农牧民持续增收,就必须先把企业的筋骨强健起来。”内蒙古农牧业厅副厅长云挨厚的说法得到大家一致赞同。

在对部分内蒙古农牧业龙头企业进行走访后,并结合全国发展现状,专家建议,龙头企业要变压力为动力,通过延长产业链,来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要应用新兴业态,探索新的商业营销模式,增强市场开拓力;关注消费需求变化,推进产品创新和转型,创造和引领市场需求。

专家强调,要特别注重科技、人才两大要素,即通过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通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出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要调整和重塑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关系,创新利益共享机制,带动农民分享产业发展成果。

“转型升级的办法要有多样性,针对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龙头企业,要拿出有针对性的方案来。”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照新说。

声音

《 农民日报 》( 09月01日 08 版)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企业呼吁建立全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国家财政给予支持,吸纳社会资本参与,通过担保、再担保以及股权、债权投资的形式,支持企业发展;贷款贴息是目前各地推进企业发展普遍采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扶持政策,建议国家财政加大支持力度。

破解贷款难融资贵问题

农业属弱质行业,建设时间长,投资大、见效慢,很多农业企业固定资产较少,不足以作为抵押物向银行进行贷款;加之涉农企业经营效益不稳定,使得银行对于企业的贷款十分慎重,条件较为苛刻,故造成企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

税费负担重始终存在

农产品加工产品销售按照17%的税率缴纳增值税,而购进的农产品只能按照13%抵扣,高征低扣增加了企业税负;企业在缴纳了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印花税等相关税费的情况下,仍出现重复性纳税的现象普遍,造成农产品加工企业成本居高不下。

堵住人才流失漏洞

大部分农业企业无法提供高收入,很难吸引高端人才,在向“互联网+”转型中,也遇到了本地人才缺失、网络建设和运营费用昂贵等问题。建议适时组织对资源型转产企业以及经营困难企业的管理层人员、技术研发人员进行培训,重点开展资本运营、电商营销等专题培训。

“绿色通道”要真畅通

希望规范和降低超市和集贸市场收费,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完善适用品种范围,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支持企业参与主要农产品的仓储、运输和配送等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支持企业发展连锁店、直营店、配送中心及电子商务,研发和应用农产品物联网。

建立“多规合一”机制

政府应在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同时,加强政策的“可落地性”和时效性,加快推动,优化龙头企业建设项目的审批进度,缩短审批时长。

优先发展冷链产业

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既可以保障农产品品质,减少营养流失,也是保证食品安全的必要手段;既可以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也能带动农产品跨季节均衡销售,促进农民增收。同时有助于提高出口农产品质量,增强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

品牌建设也要投入

相关部门要引导支持企业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原产地标记、农产品地理标志,引导优势企业依托优势品牌进行整合,用品牌叩开市场之门。建议安排专项资金,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予以补助。

“企业+农民”模式要更稳固

创新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采取保底收购、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方式,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均沾;企业和农户要牢固树立契约观念,提高履约率。宋承伟

企业带农增收力量不可小觑

《 农民日报 》( 09月01日 08 版)

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行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体化经营,在表现出了组织数量有增加、规模实力有增强、带农惠农有增长的发展态势。

龙头企业数量稳步增长,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2.55万家,同比增长1.71%。

龙头企业经营效益持续提高,企业销售收入达到8.64万亿元,同比增长9.90%。特别是大型龙头企业数量增多,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的龙头企业近2万家,超过100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70家。

企业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作用明显,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平均拥有职工675人,年人均工资福利近3万元。包括企业在内的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以订单合同、合作、股份合作等方式辐射带动农户1.24亿户,农户从事产业化经营年户均增收达3234元。

广大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农资供应、技术培训、疫病防治、市场信息等社会化服务,提高农民的种养水平,扩大经营规模,催生了一大批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