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沈嘉禄:弄堂通 则城市通

沈嘉禄:弄堂通 则城市通

时间:2024-02-13 02:31:41

相关推荐

沈嘉禄:弄堂通 则城市通

人们对弄堂生活的怀想,并非执意要回到那个空间、那个岁月,而是希望以弄堂生活的经验为底本,经过一番沉淀发酵,提炼出温馨的记忆。

...............

上海弄堂的生态肌理

文/沈嘉禄

上海是由大大小小弄堂编织而成的世界,弄堂好比城市的经线和纬线,城市边界划到哪里,弄堂就延展至哪里。弄堂又好比城市肌体内的血脉与经络,弄堂通,城市通,弄堂人丁兴旺,城市就活跃,就健康,就欣欣向荣,活色生香。

现在,弄堂正在退出历史。它成了废墟,成了遗址,成了陌生而盛气凌人的高楼,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将弄堂刻录在记忆深处。

弄堂生活是市民社会的映射,真实而生动,荡漾着热烘烘的世俗趣味。各地方言在弄堂里通用,生活习惯在弄堂里形成,公共规则在弄堂里产生,它们是约定俗成的,就像小孩子的游戏,可以通用好几代人。弄堂生活最让人兴奋的是它的鸡犬相闻,咳唾与闻,前门进后门出,坐下来就喝茶,大家都是一根藤上结的瓜。弄堂让人感动的是相濡以沫,彼此关切,在艰难时世,邻里之间的一声问候,就能化作再坚持一下的动力。

当然,弄堂里总会有那么几个狠角色,他们锱铢必较、损人利己、虚张声势,是人人畏而远之的麻烦制造者,不过规则的底线也不敢随意击破,他们知道与规则作对就是与众人作对,大家知根知底,你要是乱来,以后还做不做人?所以在人妖颠倒的混乱年月,弄堂规则基本没有受到大的破坏。一旦风平浪静,规则又浮出水面。现在大家都走出弄堂,来到异样的空间,生活在继续,弄堂规则遭遇了似是而非的国际规则,有些零乱,有些模糊,有些迷茫。

大家对弄堂生活的怀想,并非执意要回到那个空间、那个岁月,而是希望以弄堂生活的经验为底本,经过一番沉淀发酵,提炼出温馨的记忆。

当然,上海的弄堂有共性,也有个性。每一条弄堂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小世界。更何况弄堂所在的那个区域,不可避免要受到地域文化和历史渊源的影响。我出生在原来的卢湾区,第一份工作是在老黄浦区,现在居住在原南市区,我将这三个区域都视为故园。现在这三个区都合并成了黄浦区。在外人眼里,这是上海的城市中心,繁华地段,但是真正的上海人是有资格会心一笑的。

这里的文化是庞杂的、多元的,我们所说的海纳百川,最先体现在这个区域。比如老城厢,经过七百余年的经营,在城隍庙、沉香阁、白云观、文庙、关帝庙、先棉祠、校场、同行会馆等摩肩接踵之处,弥散着浓烈的人间烟火。

这里的每条街巷都对应一种业态,代表了自然经济内循环的序列,这里是达官贵人的归隐之地,私家花园曾经多达数十个。再比如原先的英租界和法租界,曾经是冒险家的乐园,商业文明发达,文化环境优雅,追求效率,遵守契约,讲求信用,以资本扩张为荣耀,与世界接轨最为迫切,领受欧风美雨最坦然。煤气房、自来水、救火会、发电厂、电报电话、电影电台、西式医院、西式学校、会审公廨、新闻出版、银行洋行、证券期货等等,上海近代化的许多“第一”在这里落地。

但这里也有《新青年》编辑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团中央机关和中共一大会址。区域性的文化差异,导致城市规划、社会发展、经济建设以及居民的集体性格与行为方式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不同。

一百多年后的今天,经过两次大动作,三个区先后整合为一个区。这是上海经济发展、社会保障的需要,同时老百姓在城市大变局的时间节点上,尚存一些关切,其中他们最为担心的就是历史风貌的消逝,弄堂生态的瓦解,区域文化特性的湮没。今天,上海人在精神方面的诉求越来越强烈,对“我从哪里来”这样的哲学命题也相当关切。地图可以重建历史,但区域文化的时空边界在哪里,上海人心里很清楚。

如果有人能为城市区域文化留下一份私人笔记,那该是意外的惊喜,我想。

(刊于4月10日解放日报朝花版)

这是“朝花时文”第813期。请直接点右下角“写评论”发表对这篇文章的高见。投稿邮箱。投稿类型:散文随笔杂说,尤喜有思想有观点有干货不无病呻吟;影视剧和热门舞台剧评论,尤喜针对热点、切中时弊、抓住创作倾向趋势者;微小说或小小说,见新出奇,走心入神。也许你可以在这里见到有你自己出现的一期,特优者也有可能被选入全新上线的上海观察“朝花时文”栏目或解放日报“朝花”版。

“朝花时文”上可查询曾为解放日报“朝花”写作的从80岁到八零后的200多位作家、评论家、艺术家和媒体名作者的力作,猜猜他们是谁,把你想要的姓名回复在首页对话框,如果我们已建这位作者目录,你就可静待发送过来该作者为本副刊或微信撰写的文章。你也可回到上页,看屏幕下方的三个子目录,阅读近期力作。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