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年国家录用公务员考试 《申论》真题卷(地市级)

年国家录用公务员考试 《申论》真题卷(地市级)

时间:2019-08-18 08:38:48

相关推荐

 年国家录用公务员考试 《申论》真题卷(地市级)

05-06 16:55 来源:半月谈

第一题

题目:给定资料 1 和给定资料 2 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发展过程,请你概述这一发展过程。(10 分)

要求:1.准确、全面、有条理;2.不超过 200 字。

【解题思路】

该题属于常规的归纳概括题,给定资料 1 从政策层面论述了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发展过程,给定资料 2 结合具体案例解释了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发展的实践,起到帮助考生理解有关政策的目的。所以,作答时应重点结合给定资料 1 的内容。

【考点识别】

1.题干要求概述的是“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承包权三权紧密联系、相互影响,作答时均应有所体现;此题重点是承包经营权,所以要把承包经营权的发展全过程清晰说明。

2.题干还要求概述“发展过程”。这就需要考生在作答时着眼“发展”二字,看到土地承包政策不仅仅是随着时间而“变化”,更是根据现实而“发展”。所以,不能单纯的以时间为标志分点作答,而要讲清楚政策“发展”的脉络是什么。本题的脉络就是“土地承包”时间、方式的变化,这个变化是在土地所有权、经营权、使用权变化的基础上产生的,对这一部分的内容应该明确写出。

【参考答案】

确认阶段,从 1980 年起,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土地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允许村民对于承包地进行经营使用。完善阶段,为稳定农民对承包土地经营预期,多次延长土地承包期时限,于 1984 年、1990年、 年,先后提出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十五年以上,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不变,以及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深化阶段,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

第二题

题目:给定资料 2 中,L 村村支书面对村民土地调整的要求,发出感慨:“这样一来,我们的压力很大,看来村里的土地调整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请根据给定资料 2,分析他为什么感到压力很大。(10 分)

要求:1.全面、准确、有条理;2.不超过 200 字。

【解题思路】

该题属于常见的综合分析题,作答时需要注意立体系统的分析压力大的原因,注意把现实问题和造成压力的关系论述清楚,并不是所有的现实问题都能给人造成压力,而且现实问题本身也并不能等同于人的压力,所以要讲清楚现实问题是怎么样变成村干部的压力的。比如《土地承包法》和当地政府意见不一致的问题,其造成压力的地方在于两个“婆婆”的话都要听,但是工作又不能兼顾两方的要求,这才是真正让村干部感到为难之处。

【考点识别】

1.故事发生在“ 年春”。给定资料明确指出当地是平原地区,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可见务农应该是该村村民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在春季这个务农重要时间背景下,当地面临着开展农业生产时间紧迫的压力。

2.无奈的村支书。压力未必都是困难,我们一直强调把压力转化成动力,在危机中把握机遇。所以,给定资料介绍了一个遇到困难而“无奈”的村支书,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当地村干部工作方法不够灵活,“十个指头弹钢琴”不够,缺乏做好村民思想工作的工作艺术,这种能力不足的内因也是压力大的原因之一。

【参考答案】

原因可概括为四个压力:

一是无地可分压力。因人口变化导致无地可分,难以推行“增人增地但减人不减地”政策。

二是意见矛盾压力。《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关于“减人不减地”的规定与地方政府支持土地承包调整的态度相矛盾。

三是春耕生产压力。正处春耕关键时期,但土地问题暂无解决办法,将影响当地农业生产。

四是能力不足压力。土地撂荒和地少人多矛盾并存,村民之间利益矛盾难以调和,村干部缺乏做好村民思想工作的方法。

第三题

题目:给定资料 4 提到,“城市建设与管理的目的如果仅仅是为满足经济或某种美观诉求,显然是片面的,甚至是短视而危险的。”请根据给定资料 3 和给定资料 4,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0 分)

要求:1.观点明确,分析全面,有逻辑性;2.不超过 300 字。

【解题思路】

该题属于常见的综合分析题,在理解这句话时,重点要完成对“片面”“短视”“危险”等观点合理性的论证,这就要求充分结合给定资料的具体事例并汇总概括问题的表现形式;此外,要用全面的观点分析问题,就应该论述科学的城市建设与管理所带来的益处,并补充说明如何实现科学的城市建设与管理。

【考点识别】

1.要注意“甚至”。“显然是片面的,甚至是短视而危险的”一句中,关键词“甚至”表明“片面”是小问题,“短视而危险”是大问题,所以在谈理解时要做到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2.要注意“如果”。原文只是给出了城市建设与管理的一种选项,并作出了否定判断。那么,我们在答题中不仅要对错误选项作出分析,也应该得出正确选项,才是完整的理解。一般说来,这种负面的判断应先说明负面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其次说明正面典型是什么,最后再从对比中得出指导性的意见,也就是“怎么办”的内容。

【参考答案】

城市建设与管理应该围绕人的城市化,围绕人的健康发展而进行。从反面讲,正是因为部分城市在建设和管理方面缺乏大局观和前瞻性,导致了诸如生活单调、邻里陌生的社会关系问题;空间碎片化,文体活动场地不足的服务功能问题;文化留存破坏、传统文化气息荡然无存的文化传承问题;贫富居住空间分异、对立情绪激烈、社会治安混乱的治安问题等。从正面讲,正是因为部分城市的建设和管理注重提升人的城市化水平,满足人的健康发展,才使得这些城市独特的历史文化得以保护,商业持续健康发展,人居环境得以改善,有鲜明的城市特色赓续留存。所以,城市建设与管理要坚持正确的发展理念。

第四题

题目:S 市将举办“城市样板工程展示会”,请你根据给定资料 5,就其中地下管廊建设情况撰写一份讲解稿。(20 分)

要求:1.紧扣资料,内容全面;2.逻辑清晰,语言准确;3.不超过 400字。

【解题思路】

该题以公文写作的形式对考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进行了考察。需要注意的是,讲解的目的不是“吹牛”而是“交流”,这就要把经验从具体和抽象两个层次展示出来。比如用“成立机构、夯实责任”“出台制度、规范管理”“多元投资、合力建设”“认真筹备、科学施工”等小标题,都是对工作“思路”的说明,给他人指明工作的方法方向;再结合给定资料中介绍的具体情况,比如“编制出台多项《专项规划》《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等内容,都是对工作“做法”的说明,如此搭配,才能清楚明白的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考点识别】

1.讲解稿要讲清事实。讲解稿的基本作用在“讲解”,所以,在讲解稿中要把地下管廊的重点、特点清楚全面的介绍出来,不能大而化之、泛泛而谈。

2.讲解稿要传递经验。参加这次展示会的观众往往是对发展地下管廊有兴趣、有需求的人,所以讲解稿还要满足观众学习的需要,甚至是带走经验的需要,这就要在介绍具体做法的同时,把推广可复制、可执行的经验抽象出来。

3.讲解稿要体现水平。照稿讲解不是现场应变,讲解稿不能是直白的口头语,而是体现出规范、规整的书面语,从而展示主办方的能力和水平。这就要求把给定资料中的经验进行提炼拔高,分类整理成小标题、小段落,便于观众理解识记。

【参考答案】

关于 S 市地下管廊建设情况的讲解稿

月亮湾地下综合管廊于 年 11 月建成投入使用,全长 920 米、断面 3.4×3 米,形状呈“T”形,长廊内的钢铁支架依次铺设消防与监控线路桥架、电力线路桥架、两层通信网络桥架,并为未来管线预留了部分空间。该管廊投入使用至今一直平稳运行。

我市建设地下管廊的主要做法包括:

一、成立机构、夯实责任。设立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多元主体的常态化沟通和快速推进机制。

二、出台制度、规范管理。编制出台多项《专项规划》《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确保地下管廊建设有序推进。

三、多元投资、合力建设。单独成立开发公司,吸引多方力量投资,以地方财政支持和社会资本助力协同推进地下管廊建设,并以承诺股权收益的方式激发积极性。

四、认真筹备、科学施工。前期充分调研,组织专家反复论证,同步建设监控、感知系统,并为信息系统升级留有接入口,为地下管线统一综合管理打好基础。

第五题

题目:给定资料 6 中提到了老子关于“有”和“无”的观点。请你围绕给定资料反映的城市建设理念中的问题,联系实际,以“试谈‘有’与‘无’” 为题写一篇文章。(40 分)

要求:1.自选角度,见解深刻;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 1000 字左右。

【解题思路】

本篇大作文是和往年的申论考试没有显著区别,需要注意的是,包括国考曾经考过的“以水为师”主题,以及这一篇“有”与“无”的主题,都带有浓厚中国传统哲学色彩,很多考生面临这种把握不准的主题,往往用“空对空”的方式,闭着眼乱写一通;或者是“两张皮”的方式,理论和实际不能紧密结合。但实际上,这种主题的大作文并不难写,一般而言,只要把给定资料的事例套用到大作文主题中来,再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经验全面论述,最后理论升华即可。

【考点识别】

1.要“围绕问题”,所以这篇大作文必须结合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应该有的发展理念而展开,文章主题不能随心所欲、天马行空。

2.要“联系实际”,所以这篇文章既不能只说给定资料中城市建设例子,也不能空洞的讲“有和无”的关系。而应该结合自己的社会观察,把资料中事例的特殊性和生活中城市建设问题的一般性结合起来,才能使读者产生共鸣。

【参考例文】

试谈“有”与“无”

——把握好“留白”和“写实”的平衡

每座城市都在日新月异的变化,如要论起最醒目的,应该是那些带有“地标”头衔的建筑,尤其在许多新区、新城,新的地标性建筑各具特色、鳞次栉比。但是低头看看,却发现如出一辙的存在“拉链式”的马路,修修补补的马路和光鲜地标建筑的强烈对比,令人对城市建设的发展感到疑惑。

新修新建,有时的确是根据现实需要,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新修新建也容易陷入好大喜功的表面政绩中去,容易把诸多复杂问题矮化为物质上的滞后,不仅难以高效精准的解决问题,而且会陷入恶性循环,造成难以卸载的财政包袱。不久前就有新闻报道称,某地一个月内有三支施工队前来铺设排水管道、排查燃气泄漏、抢修地下电缆,“一修、二补、三撬”的城市建设现实,严重地浪费人力物力,也影响交通秩序和城市形象。

形象的说,城市建设正像一辆满载期许的大车,既要满足当下的现实需要,还要紧盯前方道路上的弯道和险阻;既要关照不同社会群体的需要,还要计算油箱里可供燃烧的余量。应对这种错综复杂的现实,显然没有“一招鲜”的办法可以通吃。怎么摸清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边界,考验着每一个城市设计者、建设者、参与者的智慧。

城市建设的长远规划,要善于“留白”。当前,部分城市在中心城区大手笔建设各种生态、文化、休闲综合体,让每个在这里生活、工作的市民都能感受到城市带给他们的幸福感、归属感和安全感。“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这种市中心的“留白”,在规划中留有弹性空间,让未来留有发展余地,让人的心灵和城市的景观都有一定弹性的容许,正是一种以今日之责来负未来之责的担当和智慧。

城市建设的长远规划,要善于“写实”。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就对城市地下管网改造、规划、建设提出了具体目标和要求,立了规矩,戴了“紧箍”。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题中之意就是要用新思想、新理念把实事做实、把好事办好,有效化解各种“城市病”,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真正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的憧憬。

《老子》有言“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无之辨不仅仅是个哲学话题,也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总要面对、总要反思的问题。无论是“留白”还是“写实”,无论是城市建设还是人心关照,其实最终需要的都是把眼光放于长远处,把精力贯注在实干中,才能在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平衡中行稳致远。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