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年国家录用公务员考试 《申论》真题卷(副省级)

年国家录用公务员考试 《申论》真题卷(副省级)

时间:2022-12-12 04:29:08

相关推荐

 年国家录用公务员考试 《申论》真题卷(副省级)

05-06 16:34 来源:半月谈

第一题

题目:根据“给定资料 1”,概括 S 市为建设美丽水系、打造优美环境实施了哪些主要措施?(10 分)

要求:1.分条归纳概括;2.表述准确、完整;3.不超过 150 字。

【解题思路】

该题属于常规的归纳概括题,给定资料具体介绍了当地开展此项工作的诸多措施,作答时只需将给定资料里提到的措施逐一搜集、分类合并,即可整理成答案。

【考点识别】

1.严格控制字数。本题的字数要求只能用 150 个字,又要求表述准确、完整,所以考生在作答时需要尽可能提升语言的精炼程度,此外,还要注意避免把与“建设美丽水系、打造优美环境”无关的措施写入答案。

2.合并要点。给定资料里提供的措施比较多,如果逐一罗列则显得啰嗦杂乱,也不符合“分条归纳概括”的要求。建议考生把相关的信息尽可能合并,最终整理出的要点不超过 6 条为宜。

3.注意要点的匹配。题目中明确要求概括“建设美丽水系、打造优美环境”的措施,针对这两者的措施虽然略有不同,但大多是彼此配套的,比如精细管理,既可以是建设美丽水系的措施,也可以是打造优美环境的措施,所以建议各位考生在作答时不要把水系和环境的对策区分作答,而应该挖掘对两者兼而有之的措施进行作答。

【参考答案】

1.环境美化。进行绿化整治,种植乔木、灌木、彩叶树及野花组合;实施亮化工程,配套照明设备及艺术灯具。

2.管理细化。通过奖优罚劣、末位淘汰强化管理。

3.服务优化。增加公交线路,开辟绿道,配套公共服务设施。

4.保障强化。成立巡查大队并配备保安,加装防护栏及监控,安装警示牌、悬挂警示标语,加栽绿植软隔离。

第二题

题目:假如你是随团秘书,请根据“给定资料 2”,把代表团团长的考察笔记,归纳整理为一份《国外城市水系建设考察报告》提纲。(15分)

要求:1.提炼准确,归纳合理;2.层次分明,分条表述;3.不超过350 字。

【解题思路】

本题属于归纳概括题的一种,但是出题方式比较新颖,有的考生对考察报告提纲不熟悉,以至于觉得无从下笔。其实,无论题型如何千变万化,对考生阅读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考察是不变的,我们仍然按照归纳概括题的基本答法,分点作答即可。

【考点识别】

1.答案要具备基本的报告形式。虽然是提纲,但是也应该有题目和基本的背景介绍,此部分着墨不多,但是能在形式上保证提纲的完整性。

2.要具备学习借鉴价值。考察报告里介绍的国外水系建设的经验和理念,一定是可转化、可吸收的,重点应在对我国学习借鉴的启示和经验转化的思路,无需过多介绍国外水系的自然特点、历史问题、具体做法等。

【参考答案】

国外城市水系建设考察报告

国外城市水系建设也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曲折历程,经过一系列改善措施,水系建设最终取得了良好效果,可借鉴之处主要有四方面:

1.管理法治化。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水事法律法规体系,通过严管重治违规排污等问题,发挥了法律法规的约束保障作用。

2.治理系统化。注重完善管理体制,以流域为单元对水系进行综合性集中管理,一切与水有关的活动均由流域水管部门统一管理,避免了“九龙治水水不治”的问题。

3.人水和谐化。注重和谐发展理念,通过修复、保护让河流恢复到自然状态,并以预留滞洪区等方式,丰富了城市景观,取得了保护与开发的平衡,实现人水共存。

4.发展协同化。注重多方协作,国家和地区之间密切合作,形成流域管理协作机制;政府管理、社会参与、民众监督三者协同,多方联动共同做好水系建设。

第三题

题目:“给定资料 3”中划线句子写道“我们只有通过‘水’的意象,才能最真切地体味到‘儒’之‘柔’。”这句话内涵丰富。请你根据“给定资料 3”,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15 分)

要求:1.准确、全面,逻辑清晰;2.不超过 300 字。

【解题思路】

本题属于常规的言语理解题,难点在于要用水之柔解释儒之柔,而在给定资料并没有具体说明儒之柔的概念是什么,这就需要考生对给定资料进行深度理解和加工,先认识儒之柔,再寻找可以解释的水之柔。

【考点识别】

1.要寻找共性。必须使水之柔的理解能顺利过渡到儒之柔的理解,尤其要对相关性进行充分解释,不能生拉硬拽。

2.要积极健康。对于儒家思想等传统文化的学习,必须对当下有指导意义,不是所有的“柔”都值得倡导,这就要对给定资料里儒之柔的合理性进行判断,在要点选择和语言表述上注意体现正确价值观。

3.要有实践价值。通过水之柔认识儒之柔,最根本的还是要学习如何运用儒之柔修正思想、指导实践,这就要求在作答时介绍儒家在“柔”方面的智慧,使人读后知道如何通过实践儒之柔改善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状态。

【参考答案】

儒之“柔”本身是抽象的、不易理解的,但是人们观察到水也有“柔”的特性,并且通过对“水”这一意象的解读可以帮助理解儒之“柔”的特点。具体有以下三个方面:

1.水有绵柔之力,儒能以柔克刚。水虽然柔弱,但以其绵柔之力仍然可以滴水穿石;儒虽然柔和,但是也能驰骋天下之至坚。

2.水有不固定性,儒有君子不器。水因为容器的形状而改变自己的形状;儒也提倡君子不要被固化,而要根据现实需要灵活运用自己的才能。

3.水能顺应自然,儒要顺势而为。都江堰等水利工程说明治水要遵循自然法则;儒也倡导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的理念。

第四题

题目:“给定资料 4”介绍了 G 市某些区县在实施“水生态+扶贫”模式过程中取得的成效等内容。假如你是 G 市人大代表,准备提交一份“关于在全市推广‘水生态+扶贫’模式的建议”。请根据“给定资料 4”,拟定提出推广“水生态+扶贫”模式的理由和可推广的相关措施。(20 分)

要求:1.紧扣资料,内容具体;2.理由充分,措施明确;3.层次分明,有逻辑性;4.不超过 500 字。

【解题思路】

这道题一题两问,分别考察了归纳概括题和对策建议题两种题型,看似考查内容比较多,但信息集中易寻,考生分别按照相应的题型答法整理答案即可。

【考点识别】

1.尽可能凝练小标题。因为该题一题两问,作答的要点较多,这就更要求考生把答题要点鲜明的亮出来,帮助阅卷人识别,而诸如“三能”“三步走”这种方式就比较讨巧。

2.推广理由要兼“管用”和“能用”。给定资料在开头强调 G 市的地理特征,说明当地自然条件具备一致性,这就为经验推广奠定了“能用”的基础,所以作答推广理由时必须要有“模式能复制”这一类的要点。因为一套模式再优秀,如不能转化为其他地方可复制的经验,也只能是一枝独秀。

3.作答第二问的推广措施时,建议按照工作步骤逐一展开,比如先治理环境、再发展经济,先政府牵头、再引进企业等等,这种表述更能体现当地发展模式的特点,也更具有操作性。

【参考答案】

理由可概括为“三能”:

一是环境能改善。经过治理的地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基本实现了从穷山恶水到青山绿水的转变。

二是经济能发展。生态环境改善为发展特色种植业打好基础,有利于促进集体经济壮大,带动旅游业发展,贫困群众可就地获得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

三是模式能复制。对“水生态+扶贫”模式经过了系统性、长期性探索,政治、经济、生态效益明显、稳固、可持续,且 G 市各县区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类似,推广该模式具有一致基础。

措施可概括为“三步走”:

第一步,分类治理、循环发展。将大生态划分为小流域进行治理,降低治理难度;生态恢复为特色农业、旅游业发展打下基础,经济发展反哺生态治理持续深化,实现良性循环。

第二步,政府牵头、筑巢引凤。地方政府通过提供项目资金支持,引进企业入驻、吸进民间资本,企业建设基础设施时同步对当地生态环境进行整治,并为生态环境继续优化提供经济基础。

第三步,企业主导、群众参与。企业在发展壮大的同时创造就业岗位,吸引当地群众就地就业,群众通过资源变资本的形式支持企业发展并获得分红,实现增收致富。

第五题

题目:参考给定资料,以“以水为师”为题,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40 分)

要求:1.见解明确、深刻;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明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 1000~1200 字。

【解题思路】

该题属于常规的综合论述题,明确了主题、指定了题目,考生只需在结合给定资料和社会经验的基础上,对“以水为师”做适当延伸,写一篇具有哲理性的文章即可。

【考点识别】

1.思维不要太过发散。“以水为师”能够给我们有许多的启发,而且这些智慧各不相同,如果一味地贪大求全,在文中罗列许多以水为师的鸡汤式感悟,泛泛而谈、蜻蜓点水,不体现作者独立思考,那么,也不会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2.启示要有现实意义。有的考生在分析时一味地强调道德高地,介绍一些空虚的理论,但是读者并不知道如何在现实操作层面做到“以水为师”。相反的,如果能把“以水为师”的智慧生动而现实的展示给读者,使人读后有思想上的认同、有行动上的自觉,这才是真正的“以水为师”。

【参考例文】

以水为师

上善若水,若水的什么?

老子讲水有七善,第一就是“居善地”。地者,方位也。水所“居”的方位之所以称为善,并不是占据了某处风水宝地,而是处在恰所应当的位置,并且在适宜的位置做了恰所应当的事情,才使得所居之处符合“善”的标准。

以水为师,仅仅“水居善地”这一项就可生发出许多哲理,比如关于“净化”内外两个方面的启示。

对内,要学习水的“自净”能力,守护好自己质朴的“初心”。被污染的水体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作用,能逐渐恢复其原有性状,这正是水的自净过程。不仅水具有自净能力,植物遭遇刀斧之伤也可分泌汁液自愈,动物在受伤后会舔舐伤口消毒,有的还能器官再生……无论是自净或是自愈,都是“自我修复”能力的表现。对于我们而言,除了要具备修复外部伤害的能力,更需要有精神层面的自我净化、自我修复的能力。如果不会自净、不善自净、不常自净,那么,必然会被“负能量”所“污染”。比如,要能够疏导自我情绪,不要因为一时的不快就变身“路怒族”,不仅伤害自己、也会伤害他人;要能够主动疏远负面能量,不被周围人的抱怨、哀叹、急躁等情绪所裹挟,不要被一些过去的不良习气、风气所影响,系偏了自己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对外,要学习水的“净他”功能,维护好自己身处的环境。净水可以洗涤污垢,智者可以消止谣言。“净他”,是一种能力、一种素质,更是一种觉悟、一种担当。如果“病”在腠理、肌肤、肠胃时不及时消除,那么,再强大的净化能力也无法解决病入膏肓的“绝症”。当前,网络空间的生态环境并不乐观,尤其是不时有各类谣言不胫而走,有的歪曲事实、有的无中生有、有的以偏概全,种种谣言引发恐慌、激化矛盾、冲淡理性,伤害的是每一个网络公民的权利。对于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一代,有科学知识、人文素养武装大脑,所以,越是在网络谣言甚嚣尘上的时候,越应该有所担当、有所作为。当越来越多的网络公民都能成为网络上正能量的释放源,我们才能共享清朗、干净、健康的网络环境。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的水分子,是自然界最简单的化合物之一。但就是这种简单的事物,不仅蕴含着“自净”和“净他”的巨大能量,也给我们带来许多启发。复杂源自简单,身处多元多样多变的外部环境,我们与其疲于应对,不如简单一些,遵从内心朴初而善良的真诚想法,唤醒内心自觉而坚毅的担当精神,在净化自己的同时净化周边环境。处在恰所应当的位置,并且在适宜的位置做了恰所应当的事情,以此引领身边的更多人以水为师,身处善地。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