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梅雨季节闷热 心血管病易发

梅雨季节闷热 心血管病易发

时间:2019-05-18 15:13:50

相关推荐

梅雨季节闷热 心血管病易发

梅雨季节来临,气压降低,湿度越来越大,人体易感觉疲劳、胸闷,尤其是心血管病患者,闷热的梅雨季对病情也有一定影响,因为梅雨季的天气特点为心血管病的发病提供了“温床”。 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医疗院长、心内科主任张大东教授指出,心血管病患者最怕三点:温度起伏大,梅雨季节下雨时气温往往比平时低2℃以上,气温的突然降低,使血管收缩,血压上升。雨停之后,气温回升,天气炎热,体内消耗能量多,人一动出汗就多,血液浓缩;湿度大,气压低,有动脉硬化病理基础的体虚老年人无法适应闷热潮湿的天气,会出现胃肠功能和心肺功能的减退,在情绪上也容易出现沮丧抑郁,诱发冠心病发作;闷热往往会让人感觉全身黏糊糊的,这个时候血液的黏度也高,容易发生心肌缺血,出现胸闷和心绞痛的症状。 出现以上这类症状,应该及时去医院接受检查。在这样潮湿闷热的季节,心血管病患者应做好心脏病的防护工作,谨记以下“三个要”。 “一要” 坚持检测和治疗 切勿随意停药 黄梅天气压降低,感觉又闷又热,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同时由于天气闷热难受,人体极易出汗,血液黏稠度增加,冠心病患者容易发生心肌缺血,出现胸闷、气短等心绞痛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发生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这个季节心脏病患者要及时做好检测,如常量血压和做好心率情况记录。必要时到医院做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测,及早发现心脏问题,及早治疗。同时,不应擅自停药,以免导致病情波动过大,出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衰等问题。 有心脑血管病的老病号,在闷湿的环境下,身体变得很敏感,原本病变的血管也会“轻而易举”地发生缺血。即使是健康人,张大东提示,在这样“潮”天气下也要注意,因为健康人容易忽视病情,以为熬一熬就能挺过去,但心脏病往往是突发的,是一瞬间的打击,要是身体发生任何不适,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另外,一天24小时中,70%80%的心脑血管病猝发都在上午4时10时,医学专家比喻这是心脑血管病高发的“魔鬼时间”。这期间,服药、饮水要早,锻炼要少,以免发生危险。 “二要” 安排好生活起居 做好饮食调补 心脏病患者饮食要清淡并且容易消化,要少吃生冷、辛辣油腻的食物,以免引起胸闷等不适,可多喝白开水,可以补充出汗丢失的水分,还可以降暑。同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不要熬夜,少些应酬,放松心情。平时午睡小憩30分钟,可以有效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病和死亡危险。 室内要经常通风换气,不可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间。要保持房间整洁,不可堆放过多物品,以免心情烦躁。梅雨季节最好不要淋雨,运动适量有助于心脏健康,不过出汗后要及时更换衣服。不熬夜、保持心情愉悦、戒急戒躁对于预防疾病也大有裨益。 因为平时工作压力大,随着梅雨季节而进入心理“入梅期”的人不在少数。很多年轻白领感到胸闷不适去医院检查,但很多人检查下来心脏都没有问题。原来梅雨天加重情绪负担,压力超过耐受力,导致“心理入梅”。可以有意识地放慢工作、生活节奏,平时工作不要太疲劳,放松心情,晚上休息好。压力特别大的时候,可以安排一个旅游计划,彻底放松一下。 “三要” 适当备些消暑药 缓解心脏不适 梅雨季节很多心脏病患者会出现胸闷、气短症状,可以加重备一些理气消暑的药饮,以缓解心脏不适,如用山楂、决明子、乌梅泡茶,服用藿香正气水等,让血管处于正常状态,也可以吃一点山楂,有助于消化,多吃点可降低胆固醇的食物,缓解胸闷症状,改善心脏问题。心脏病患者还要随身带上缓解心绞痛的药物(如硝酸甘油、麝香保心丸)应急,不过准备前最好咨询医生,不可盲目,一旦出现症状加重或变化,就应该及时就诊,必要时舌下含服,争取更充分的救治时间。 运动有助于改善健康,对心血管病患者来说,适量、舒缓的有氧运动,如慢走、骑自行车、打太极拳、游泳等对心脏十分有益。患有心脏疾病的人需按照“运动处方”运动,定期到医院做心肺功能的复查。医生会根据复查结果,调整制订新的“运动处方”,进行下一阶段的运动。增加或减少运动量,是医生针对每个人的身体状况、病情程度而量身定做的。每次运动不宜超过40分钟,这样不会产生疲劳感。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