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京剧知识】蔡英莲:张派的“唱功”

【京剧知识】蔡英莲:张派的“唱功”

时间:2020-11-20 12:02:05

相关推荐

【京剧知识】蔡英莲:张派的“唱功”

1.“以唱抒情、以歌塑像”

张派的演唱宗旨是“以唱抒情、以歌塑像”。张君秋先生嗓音天赋超人,故在演唱技法上更加自由酣畅、走入化境,难度很大。《西厢记》的[四平调]、[反西皮],《望江亭》的[二黄原板]、[南梆子],《秦香莲》的[反二黄琵琶词]、[快板],《状元媒》的[二黄原板]、[西皮导板、慢板转原板],《龙凤呈祥》的[西皮慢板],《春秋配》的[二黄慢板]等,一般专业学者没有好嗓子实难表现张派的演唱风格。正是由于他的唱腔旋律优美、悦耳动听、耐人寻味,故喜爱者甚多,传播也更广。不少追随者认真学了张派剧目后,训练自己的气力,修饰自己的嗓音,提高自己的声腔技巧,都很快见到了成效。我曾经为许多剧团培养新一代专业人才,用张派戏作为雕塑嗓音必修课,使之尽快迈入声腔艺术的大门,嗓音得到全面改善,韵味美化,吞吐控制力增强。所以,张派的唱功在张派艺术的核心中占主导地位,最引人注目,最受行内外公认。张派的难点就是用歌唱入情,达到诗化的境界。

2.板式与旋律创新

(1)[四平调]:张君秋先生讲:“我最喜爱[四平调]这个板式,创编的余地很大。”他的创编理念是“随情而变”。传统戏[四平调]来源于徽调,腔体简单,句与句之间过门较多。张派[四平调]一改老[四平调]上下句重复的旋律,而是从情出发,腔体多变,节奏严谨。如《诗文会》中车静芳唱的“喜盈盈......”共十二句,唱腔中却很少有长过门,难度是必须在半拍或夹缝中去完成呼吸,即刻接唱下句唱词,句句紧扣,旋律不但悦耳、新颖,而且高腔、低腔交叉迂回,整段唱腔始终在两个八度之间,高腔似穿云破雾般悠扬,低腔婉转、流畅,若想唱好此段则要求演员要有很好的功力,否则容易声嘶力竭。再如《西厢记》中崔莺莺唱的[四平调],全长二十句,分五个小单元,演唱层次、感情脉络十分清晰,第一小单元前两句,十二字为一组,这种台词格式是很少见的,唱腔忧忧怨怨,是崔莺莺对母亲悔婚的不满,从“空对着......”到“离恨千端”,其中“空”起腔是高八度“5”,“端”是低音“5”,一头一尾相差八度。这段[四平调]的台词十分不规则,十二字、十一字、十字、八字、七字都有,在传统[四平调]中很少见,但不管字多、字少,张先生的唱腔以腔绘情,像说北京话一样京音京字,因字设腔,腔随字走,四声处理得十分巧妙,保持尖、团、上口字,达到字正腔圆,所以他创作的新腔贴近古代人物,贴近现代欣赏意识,更贴近当今时代的节奏,所以广为流传。

(2)[南梆子]:张君秋先生也格外喜欢[南梆子]腔体,因没有老的框框,创作的空间很大,容易出新。如张君秋先生首创《望江亭》[南梆子]“只说是......”唱腔长达十六句,是当前[南梆子]板式中少见的套式腔体,结构新颖,情曲缠绵,节奏舒缓,绚丽多姿。“似曾相见,手弄罗衫”低回婉转,“死后生还”先抑后扬,形成了张派的特性音型与音调。“穿红举案”以轻柔而曲折的小旋音,穿插在大型旋音之间高低错落,有张有弛。其中“生还、举案”两个大长腔是此段唱腔的闪光点,渗透出张君秋先生行腔的华丽别致、舒展清新。

(3)[反二黄]:是把[正二黄]声腔降低了四度而设计出的一种极有抒情味道的板式,张派[反二黄]由于调门下降,音域反而得到很好的拓宽,故[反二黄]曲调变化丰富,讲究起伏跌宕。一般青衣[反二黄]特点是表现悲剧性人物为多,如《女起解》中的苏三,《宇宙锋》中的赵艳容,《祭塔》中的白素贞,《祭江》中的孙尚香,总体表现情绪是哀怨、缠绵、愁苦、悲伤,声腔充满凄凉之感。[反二黄]唱前一般都是人物先用“叫头”和“念白”引出前奏,也有不用“叫头”而是通过念白尾字的延长音为叫板式的铺垫,然后[反二黄]长过门慢慢进入。[反二黄]包括[导板]、[回龙]、[慢板]、[原板]、[散板]、[摇板]等各种板式。

张派《女起解》中的[反二黄]是1978年张君秋先生对传统戏认真加工整理的典型的范例,第一句“崇老伯他说是冤枉有辩”与第四句“到如今恩爱又在哪边”两句尾腔,张先生逐字研究,逐腔推敲,在中、低音旋律中求精出新。张派《祭塔》中白素贞的[反二黄],四句[慢板]大腔各有精彩,伴奏音乐过门中,何顺信先生吸取了京韵大鼓,新颖别致。原一个小时的《祭塔》张先生只唱了三十五分钟,全剧紧凑,观众叫好不迭。在新戏创编中从《秦香莲》琵琶词的[反二黄]到《西厢记》的[反二黄],腔体变格更大,因剧情不同、人物不同、规定情境不同、引用锣鼓经不同、过门起法也不同,唱腔旋律更是随情而变。《秦香莲》[反二黄]上板前“夫在东来妻在西”四句引唱,张先生借鉴了曲牌《哭相思》的说唱之法与昆曲吐字特点,从中揉入京腔的附点、装饰音及锣经,使此段引唱既像说又像唱,如泣如诉,从而描画出秦香莲的悲惨境遇。后面四段[反二黄]声腔悲切,高音的“家无”两字和低音的“和娘”两字音程大跳十度,都是张派[反二黄]演唱中的难点与出彩之处。《西厢记》[反二黄]“碧云天黄花地......”一反老传统“导、碰、原”的固定模式,板式设定是随情而定、随情而变,张先生在此创出散板结构引入,一锣接[回龙]、[反二黄原板]一气呵成的精品模式,悦耳动听,抒情性强,精湛之极。以上几例都是[反二黄]的名段,更有《秋瑾》中的[反二黄][大锣一击]进入,前奏过门简短,第一句[慢板]“到如今小娇儿......”长腔省略与第二句“怎舍得......身边”只用了一个简单的尾腔即转[原板],而用紧缩的手法连唱。“难堪”转成[散板],“我的儿啊!”借用老生《碰碑》的[哭头],显得腔体更加苍凉,从而演绎出秋瑾与自己骨肉难舍难分的悲痛伤感之情。最后一句[散板]“舍身”二字行腔借鉴了老生的“嘎调”,突出了[反二黄]腔体的力度,充分表现出秋瑾为革命舍己为国的决心。

(4)[二黄、西皮慢板]:此板式各行当都喜欢运用,是非常抒情的唱腔,曲调旋律性极强,是一种重唱功的板式,素以曲调婉转华丽,情调素雅柔媚、缠绵著称。这两种[慢板]的重点是尾腔的处理难度极大,各名家流派都善于对尾腔进行独创并各有特色。早年因节奏偏慢才称之[慢板],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观众的审美要求,各流派都在不断发展。张派的[慢板]更独具一格,腔体严谨,节奏紧凑,要求与剧情融合,在勾画人物思想心境的同时附点、装饰音、滑音,收、放、顿、挫,鲜明极致。如[二黄慢板]《春秋配》、《二进宫》、《刘兰芝》、《三娘教子》等,曲调缠绵委婉,柔中有刚。[西皮慢板]《龙凤呈祥》、《女起解》、《玉堂春》、《桑园会》、《彩楼记》、《赵氏孤儿》等,曲调高亢明亮、俏丽清新、流畅柔美、刚中有柔。张派的[慢板]强调腔体的抒情性、跳跃性与技能性。

(5)[反西皮]:[西反西皮]在传统剧目中应用很少,只有老生、青衣少量地用,张君秋先生在《西厢记》《赖婚》中编的[反西皮]共十八句,在传统中很是罕见,前四句“只见他软瘫瘫......”以[散板]引入,中十句是[反西皮二六],末尾两句是[反西皮摇板]。一头一尾是此核心唱段的难点。[散板]是自由式节奏,虽叫[散板],但不散、不拖、不松,这是张君秋先生一贯的要求。散式结构也有快与慢、宽与紧,末尾两句“兄妹虚名”随着人物感情的变化,节奏步步紧逼,转为1/4拍的[摇板]。这段唱腔相当有难度,没有很好的声腔控制能力和心理节奏是很难唱好的。从音域来讲也是个难点,起伏跌宕,始终在三个八度之间上、下盘旋,要求演员的音域必须宽广,“软瘫瘫”到低音“7”,第二个“恰好似”到高音“5”,音程大跳十三度,充分展示了张君秋先生音域上下贯通、无碍无阻,具有天地之音的嗓音条件。最后“兄妹”崔莺莺心潮翻滚,开始转[摇板]紧打慢唱,“变南”二字先以高亢的高音“5”结束在“柯”字的强音上,摔杯而下。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