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横峰地名故事】北门古城墙

【横峰地名故事】北门古城墙

时间:2021-11-10 02:48:58

相关推荐

【横峰地名故事】北门古城墙

“小小横峰县,三家豆腐店;城内打板子,城外听得见。”这是形容古时横峰县城“小”的顺口溜。老人们讲:古县城的东南西北都设有城门,西门在西门垅(看守所);东门的原址,就是如今还保存完好的原横峰纺器厂东门处;南门在现上饶银行附近;北门建于县一小北面的山岭顶部,北门岭由此而得名。

古城墙建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重修。如今,唯一尚存的一段古城墙就是北门了。城门拱形砂灰岩石结构,厚4.3米,门洞内宽3.15米,高3.3米,门闩洞呈0.2米×0.15米的长方形,深0.3米。古道从北门穿过。城门洞内两侧各一条0.4米×0.4米,长近3米左右的长石条,原是古城门的门框,后来被人放倒,供过往行人坐在那里休息用。

北门的选址,建筑风格,设计,质量等方面可以见证古时横峰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其门洞中,左右两边墙壁上,各有一个长方形的洞是用来插门闩用的。如有敌人来犯,把城门关起来插上门闩,那么城外的人就不能进来。城外地势险要,加之城墙上有守军,真是“一夫当关万人莫开”。

古时候横峰县城通往岑港、铺前、朝堂、龙门畈、黄源、枫香岭、考坑、葛源、石桥、崇山、山田、篁村、梅溪畈、德兴、湖村、上饶等地,只有这一条古驿道穿门而过。古驿道多处是砂灰岩构成的,岩石上留有古代手推车的车辙印。这种手推车俗称花车或牛角车,是明朝、清朝及民国初期横峰的主要运输工具。这种车用硬木制成独轮,两根扶手,体积小,操作方便,能在原地转360度,适应小路行驶,可载重250公斤左右,载人载货均宜。手推车的木轮能把坚硬的岩石碾出如此深(深9—11公分,宽6—9公分)的车辙印,留在古驿道上,可想而知,古时的这条道路车水马龙的繁忙景象。横峰上百座古窑生产的陶瓷产品销往外地,又从外地换回不计其数的生产生活必需品,都是用这种独轮车运输的。

如今,横峰的交通十分发达,再也没有人走这条古驿道。北门和通往北门的古驿道似乎被人们遗忘了,一些年轻人和孩子们根本就不知道“北门”和“通往北门的古驿道”是什么概念。

450多年的老北门,如今处处长满了灌木、荆棘、冬茅、杂草,还常有野猪的足迹,显得格外苍老和神秘。它坐落在高处,见证着横峰的历史沧桑,见证着横峰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8月,笔者和横峰纺器厂退休老工人黎进生一起带着柴刀、照相机、卷尺向北门岭走去,两人轮流开路,仅仅1公里多的路程,往返竟然用了4个多小时。现在根本没有路了,全部长满了比人还高的芭茅和荆棘,有的地方还被多年的洪水冲垮。偶尔遇到一段岩石上的古驿道车辙印,成为我们的路标。“路”没有,但野猪的脚印和粪便却随处可见。黎师傅一路上讲着50多年前走这条路的故事。他是龙门畈人,刚进纺器厂时非常想家,每个星期六下午都努力早些完成工作任务,向班长请下假,提前一点下班。那时没有客车,连自行车都很少,只有经过这北门岭走小路,需步行3个多小时才能到家。星期一天不亮,就从家中急急忙忙原路赶回,北门岭从那面上来,坡度较陡,总是累得上气不接下气,每次进入北门时,总要在那门洞的大石条上坐下歇息几分钟缓口气,在纺器厂上班铃响之前赶到厂门口。

来源:幸福新横峰(侵权删)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