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教育参考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美术与地理跨学科教研探究

教育参考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美术与地理跨学科教研探究

时间:2019-04-24 18:27:24

相关推荐

教育参考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美术与地理跨学科教研探究

摘 要

从核心素养的角度看,美术与地理学科的学科价值都体现了思维、情感、文化层面的发展需求。但地理与美术学科课程教学在这三个层面都遇到了一定的发展局限,迫切需要综合性和情境化的课程与情境建构的教学来弥补局限,使得美术与地理学科可以形成课程互助。

背 景 与 问 题

为什么要学科跨界

1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瓶颈考虑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九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人的全面发展是核心素养的关键,核心素养培育的问题是整体性的问题,不是单个课程可以完成的,多学科融合可能更有利于核心素养的培育。

2学科课程的发展局限与融合需求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是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创意实践、审美判断、文化理解。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人地和谐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从核心素养的角度看,两个学科的学科价值都体现了思维、情感、文化层面的发展需求,即人对自然的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理解表达的发展需求。而现实是,地理与美术学科课程教学在这三个层面都遇到了一定的发展局限,迫切需要综合性和情境化的课程与情境建构的教学来弥补发展的局限,使得美术与地理学科可以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形成课程互助。

学科价值

地理对美术的帮助

美术对地理的帮助

思维层面

空间透视的理解与表现、虚与实的思维能力

提高地理读图技能,空间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力,如手绘、制图等

情感层面

对地理地貌的了解有助于提高审美判断

有助于人地和谐观的发展

文化层面

对地理地貌了解可以帮助提高文化理解

对区域认知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帮助

3教研转型的发展要求

长期以来,单一的学科教研已无法满足当今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学科教研也需要转型发展,通过学科间的跨界合作,形成跨学科的教研共同体,从而建构课程与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密切联系,提升教师课堂教学的逻辑重建能力,推动团队发展。跨学科教研需要进一步强化和突出教研员研究力,实现指导力的转型,从教研融合向学科融合转型,推动教研方式的转变,推动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从而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跨学科教学目前的问题

目前,跨学科教学已经在许多学科中实施和开展,形式趋于多样化,内容主题较丰富,对学生的学习提供一定的帮助,但是在探索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也必然会遇到许多问题,例如:

教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与研究意识不强,教学方法方式单一;教师教学视野不够宽广,教学习惯墨守成规、技术手段的落后导致创新能力不强。

学科学习的综合性、跨学科性的教学设计较少;对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关注较少;注重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忽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跨学科的教学教研形式大于内容,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跨学科课程较少,可供借鉴的跨学科课程建设的经验较少。

目 标 确 立

根据上述问题,在进行跨学科教学设计时,教学的主题内容要能体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运用能力,体现学科融合、知识贯通和知识迁移,要能够培育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学的实施需要联系学生生活,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深度学习。实施跨学科教学的教师,自己本身应具备博采众长的学科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跨界意识,能够汲取他人跨学科教学经验及开创自己跨学科教学的特色,从自己的学科出发,守正跨界,通过跨学科教学实现与他人合作分享、共同前行的专业发展途径:构建美术地理跨学科教研机制,发展美术地理核心素养;教研转型,形成美术地理教师研究共同体;转变教研员角色,促进教师教学创新。

具 体 实 施

教研共同体合作发展

嘉定区美术地理学科在原来美术“一校一特色”校本课程建设、地理教研合作共同体等学科已有教研特色的基础上,互相取长补短,建立多样性的跨学科视角,从思维、情感、文化三个层面思考学科核心价值的融合,依托地理教师专业基础、美术教师学科专业能力等学科保障,夯实跨学科的教研基础。美术地理教研员携手合作,通过梳理两种课程的学科共性,研究由学科知识传授向课程育人的转变,建构课程育人主题、课与课间的逻辑、课程单元间的逻辑关系、确立跨学科教研逻辑关系。

跨学科教学引发了学科教研三个方面的新视角:聚焦学习、提供资源、支持学习。教研员的角色也从原来的教学指导者转变为教研共同体的组织者、合作者,在跨学科教研团队中,教研员发掘教师对教材知识的独特解读、对教材内容的独特处理,以及对学生问题的针对性点拨所体现出的智慧。激发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聚集整个团队的智慧和力量,开展一些总结交流、跨界沙龙等研讨活动,同时,结合日常教研工作,开展一些研究课、示范课等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教研员通过学科共同研究,寻找学科共识需求,物色跨学科教师,思考如何鼓励学科教师进行教学创新,创新的前提是促进教师思考,引导其教学研究思维方式的改变,根据美术教学重实践性、地理教学重资源运用的特点,引发教师以新的合作方式开展跨学科教学与研究,互通有无、相互启发、分享经验、共同提高,以此产生1+1>2的效应。

从跨学科视角研究共同体建设,选拔青年教师成立跨界研究学习共同体,本次跨学科主要的背景团队由地理教师、美术教师和尚学平台技术人员组成。在学校教研组达成学科共识的基础上,逐步从初高中共同体、学校共同体建设出发,最终形成区域教研共同体,推动教师团队的专业进步。共同体中的地理教师,有地理教研共同体的支撑,参加了由安亭高中、中光中学以及上海外国语大学嘉定外国语实验学校的名师带教活动,且他们自身刻苦好学,有扎实的地理背景和课堂教学经验。美术教师虽毕业于美术学院师范专业,但都有地理高考背景,有较好的地理素养,两位不同背景的教师都先后得到了市区教研专家的带教指点,故这两位青年教师可以胜任跨学科教学。教研共同体所在的学校主推信息化项目,采用的尚学平台在上海其他区已经有了较成熟的应用,技术人员蹲点相应的学校提供技术支撑,为跨学科教研提供坚实的保障基础。

跨学科策略模式构建

1创新点

以学习共同体展开的美术地理跨学科教学教研,不流于形式,让美术地理在跨界中形成相辅相成、教学共生的关系,使得跨学科课程能够真正体现促进学生学习、提升教研品质的作用,也有效增强了跨学科团队的研究能力。

2教学策略

以一个学科为主,跨另一学科的方式重组教学形式,实现跨学科教学形与质的嬗变。通过教材教法分析,寻找关联点、明确目标、解决重难点问题的方案,运用微课、探究学习、数字媒体技术和Surface平板互动系统辅助教学,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跨学科教学的实效性,如图1所示。

3跨学科主题教学模式

在设计跨学科主题教学模式案例时,依据课标和教材,从学科价值的角度确定跨学科单元主题,主题涵盖了美术与地理相关的知识,搭建了美术与地理之间学科知识技能的链接,有效解决了学科的重难点问题以及学科关键能力培养的问题,并且这些跨学科主题的确立不是生搬硬套,应是符合美术地理学科学习共性的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进行真正的跨学科学习。

跨学科案例实践研究

1绘画表现力在地理教学中的体现

以美术地理跨学科教学《聚合和扩散——板块构造学说的认识与表现》(《“海陆的变迁”与“冷暖色”》跨学科主题单元)一课为例:

空间表现力辅助地理识图学习

在美术作品中,空间的表现往往伴随着明暗或者线条,通过在二维的平面上来体现三维的空间。

通过结合地理地图册中的经纬线来体现美术中的空间表现。在准备学生的作品材料时,画上了经纬线,学生通过判断扩大还是缩小,在原有的经纬线上进行板块的放大或者缩小从而达到了美术中的空间表现。

如图2所示,由于聚合是在已标的经纬线中不断缩小。所以画板块轮廓的时候不能超过已标好的经纬线。

图2 表现聚合

如图3所示,由于扩散是在已标的经纬线中不断扩大,所以画板块轮廓的时候要超过已标好的经纬线,以产生扩散的效果。

图3 表现扩散

色彩表现力解决地理关键问题

一般来说色彩的表现力分为明度的对比、纯度的对比、色相区别、冷暖的变化。

然而本节课中的色彩表现力主要结合的是情感方面即色彩的感觉,色彩除了给人以色调、亮度、饱和度感觉之外,还能给人某种心理上的情绪性、象征性和功能性等感觉。

本节课通过色彩给人带来的胀缩感觉,通过冷暖的对比来产生冷色有着收缩的感受即美术中的聚合效果,暖色有膨胀的感受即美术中的扩张效果。通过美术中的聚合与扩张联系起了地理学科中的板块的缩小与张裂,起到了连接两个学科的枢纽作用,通过色彩表现力解决了地理的关键问题。

以聚合为例,首先在选纸上就有了冷暖色调的区分,为了通过冷色来体现板块的缩小,所以在板块涂色的颜料选择上运用冷色,为了达到使背景与内容区分更加明显,突出内容以及使画面更加丰富的目的,所以在背景的选择方面运用暖色,如图4所示。

图4 板块缩小

以扩散为例,由于通过暖色来体现板块的膨胀和扩大,所以在板块涂色的颜色选择上运用暖色,为了使背景与内容区分,更加突显内容以及使画面丰富,所以在背景的选择方面运用冷色,如图5所示。

图5 板块张裂

造型表现力提升地理手绘学习

在美术学习时,除了运用一定的材料创作美术作品,还要运用多项艺术手段来表现。在造型表现中,线条作为重要的造型元素,在本堂课中的体现如同建造楼层的地基。学生通过学习地理板块扩张缩小的知识,用自己的丰富想象力将几亿年后的板块大致形状用线条勾勒出来,美妙流畅、富有美感。在理解地理地形、板块知识的同时,运用手绘的方式更加体现了学生美术表现能力。

2地理知识发展绘画表现力地理知识助力提高创作表现力

人生是在不断的尝试中寻求突破,教学亦是如此。以前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叫“艺术是相通的”,现在经常听到的是“学科是相通的”。本节课以板块构造中各板块之间的运动方式作为重难点进行教学,将地理中的碰撞、张裂与美术中的聚合、扩散相对应,学生在这节课上可以通过美术的表现形式学习地理教学中的重难点,地理中渗透美术,美术中渗透地理,相辅相成。

在地理学科中,板块的运动是难点内容,初高中都有涉及,当然初中的难度要小很多。由于本节课是地理和美术学科的融合,所以只是将知识点聚焦在板块学说中的板块运动方式上。在传统的地理课堂中,许多地理教师会采用模型来模拟板块运动,比如课本,但是在这节课上有美术教师的融入才有了用色彩来表现碰撞与张裂,这是地理课的一大突破。反过来说,在美术学科之中可以选用不同的地表形态进行创作,比如说地中海、东非大裂谷等几亿年后的变化,提高了绘画创作表现力。

地理能力助力增强创意表现力

地理知识点和地理能力不同,地理能力是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点去解决相应的问题。在本节课中,学生的地理能力体现在读图和运用板块构造学说上,也可以体现在美术创意表现上。从读图方面来说,学生需要在世界地图上找到要求绘制的地表——地中海、东非大裂谷等,并且要知道其大致的范围。板块构造学说的运用体现在学生需要通过板块构造学说判断这些地表形态以后的变化趋势,再结合美术的冷暖色以及风格表现(如蒙德里安的抽象风格)等进行创作,完成表现地理现象的创意作品。地理能力可以为美术创意提供支持,提供科学性,增强绘画创意表现力,如图6所示。

图6蒙德利安式非洲板块变化图

地理现象助力增强色彩表现力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现象联系着地理的知识。例如,当太阳光因为空气中的灰尘折射出不同颜色的光;日落前45分钟的蓝色光,直至日落后10分钟变成红色,日落后20分钟的紫色光,日落后35分钟就是蓝灰、淡紫色,到最后日落后1小时的黑色。通过光的颜色的变化导致整体日落时色调的变化,而且是有渐变的特点,让整体的画面更加丰富。在了解地理知识中的瑞利散射现象之后,可以通过美术色调的练习,加深对日落颜色变化的理解,可以通过渐变的方法来美化画面,这便是地理现象助力增强色彩表现力,如《阳光下的梯田》,就是根据地理现象表现的色彩创作主题,如图7、图8所示。

图7阳光下的梯田

图8色彩表现丰富变化的梯田

引导学生对地理中许多现象的探索,也有助于学生消除错误认知,对自然界中景物的色彩变化有一个正确、科学的认识与理解,提高绘画创作时的色彩表现力。例如,沙漠的色彩和沙质以及风、干旱等环境有关,所以在自然界中有黄色沙漠,也有白色沙漠;火焰山不是因为太阳的照射而变成红色的,是和火焰山岩石中富含铁元素有关,海洋的蓝色也不是和海水中含有盐有关,是和光波有着密切的关系,长波被吸收,短波易反射,所以海洋呈现美丽的蓝色。

展 望 与 思 考

美术与地理融合的跨界教学方式能在传统的课程架构中寻找新的方法,充分利用学科资源,创造出更多跨界、交流、碰撞的学习平台,使得美术教学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需求,满足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需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添砖加瓦。跨学科教学现在还处于研究阶段,也积累了一些课例和经验,但是跨学科教学的探索研究之路还任重而道远,我们将继续努力前行。目前,还存在以下这些问题有待我们去研究解决:

第一,如何在跨学科教学中合理定位学科本位的知识与技能,在跨学科学习时,不丢失学科本体核心知识学习的同时,又增加相关知识的学习,提升学科学习能力,从而使跨学科学习产生更大效应,是值得我们今后研究解决的。

第二,如何进一步完善美术与地理跨学科教研与教学模式,使其更加合理、科学和有效,并将这种模式复制拓展到其他学科的跨界教学上去,如美术与历史、地理与化学的跨界等。

第三,美术与地理跨学科的课程还没有系统性的设计和构建,如根据学校、学生情况,以及区域教育教学的要求,今后将研究美术与地理跨学科校本、区本课程建设的问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