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老照片讲述民政70年发展变迁③

老照片讲述民政70年发展变迁③

时间:2019-11-13 13:08:18

相关推荐

老照片讲述民政70年发展变迁③

老照片承载着人们的回忆记录着历史变迁见证着社会发展进程1949—七十年峥嵘岁月七十年铸就辉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民政部政务新媒体联合《中国民政》杂志社开展了“回眸民政70年”老照片征集活动一张张老照片生动展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民政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福祉方面的成就倾情讲述了民政事业改革发展过程中的生动故事

近期,民政部政务新媒体推出专栏《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 老照片讲述民政70年发展变迁》,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重温民政事业发展历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时刻。今天推出第三波,小编邀您一起见证云南省康复辅具技术中心61年的变迁。

云南省康复辅具技术中心

50年代

1958年11月,根据国家的需要,云南省假肢厂应运而生。成立之初,困难重重,这是一个技术性的行业,没有技师无法完成本质工作,做好服务。于是经由云南省民政厅与兄弟省份协商,从四川省民政厅援调技师2人、工人2人,云南省民政厅调配管理人员3人、工人2人,共9人组建起了最初的云南省假肢厂。

建立之初的厂址位于吴井寺,性质是为全省革命残疾军人安装假肢服务的优抚事业单位,和荣军医院是属于一体的,由厅机关直接管理,民政厅常务副厅长兼任厂负责人。

60—70年代

60年代职工一直很少,1969年加入了18名知青,1970年从部队转业安置10人后,才有33名职工。

1976年开始首行厂长负责制,唐传忠任第一任厂长。随着副业的增多,厂房吃紧,唐厂长申请在厂房外的菜地上搭了临时车间过渡。因为职能和分工不同,上级部门将中心与荣军医院分离独立开来,中心领导不再由副厅长兼任。

80—90年代

80年代,在这之前,单位职工80%都是由部队转业安置来的。仅1980年这一年,就公开招了30人。到80年代中期职工最多时可达160多人。专注做假肢装配,后来开始涉及矫形器。

90年代,厂部乘着改革开放顺风车,抓住市场,大力培养人才,做好业务工作的同时,积极主动的参加行业技术交流会。

21世纪

2001年7月,为适应云南省残疾人假肢装配、矫形工作的需要,云南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云南省假肢厂更名为“云南省假肢矫形康复中心”。,中心当时的领导为了中心更好的发展,积极争取,在原址上重建中心办公场所6000多平米,集制作、康复训练、病房、办公于一体。配置有先进齐全的康复辅具产品及制作设备,可根据病人不同的截肢部位,不同的残肢形状,病人不同的经济能力提供不同材料所制作的不同结构的高、中、低档假肢及矫形器。中心拥有云南省唯一一台法国Rodin4D计算机辅助制作假肢矫形器系统,拥有全省唯一一套德国矫形鞋垫制作设备。

10月经云南省机构编制办公室批准更名为云南省康复辅具技术中心。中心在做好为全省荣誉伤残军人配置辅助器具的基础上,继续实施“福康工程”“义肢助残”等公益项目,主动对接脱贫攻坚任务,为老少边穷地区残障群体配置辅助器具;进一步对接社会服务,为工伤伤残患者和社会各界伤残群体提供假肢、矫形器、助听器等各类康复辅具适配和康复训练工作,开展假肢、矫形器等康复器具的司法评估、鉴定工作,经营各类康复辅具。

相关阅读

老照片讲述民政70年发展变迁①

老照片讲述民政70年发展变迁②

供稿:云南省民政厅


编辑:吴双魏敬专张娟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