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他冒死从国外带回一根藤 养活我国上亿人口 不是袁隆平

他冒死从国外带回一根藤 养活我国上亿人口 不是袁隆平

时间:2018-09-23 17:46:11

相关推荐

他冒死从国外带回一根藤 养活我国上亿人口 不是袁隆平

众所周知,我国在建国之后的一段日子里,粮食产量一直不能满足国民需求,每家每户需要按照粮票上所规定的价格来换取相应的粮食,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改革开放之后才略有好转。袁隆平是我国的“杂交水稻之父”,他研究出的超级水稻可以使我们不再为粮食的问题而发愁。然而在中国古代,粮食问题依旧是一个难点,每逢战乱就会有无数的灾民涌现,而“何不食肉糜”的典故至今仍广为流传。

1543年,中国的明朝时期,陈振龙出生于福建省长乐县,他在20岁之前一直以入朝为官为目标,可惜他的一番努力,以在乡试中落选告终。陈振龙经过长时间的思考之后,觉得自己不适合走仕途,于是弃儒从商,打算在大洋彼岸的菲律宾闯出一片天。到了之后陈振龙发现,菲律宾的粮食和中国略有不同,在菲律宾的山野间,到处都种植着类似于土豆的植物。

经过了解之后陈振龙才知道,原来这种植物叫做甘薯,不仅耐旱,而且还很高产,在什么环境中都可以活下去。陈振龙马上就想到了自己的家乡,总是因为干旱的问题死去一大批人,如果自己可以把甘薯的培育方法学会,也许就会让乡亲们免去饥饿之苦。陈振龙思前想后,觉得此法可行,于是就默默记下甘薯的培育方法,待有朝一日回到家乡,广泛种植甘薯。

可是,菲律宾当时归西班牙政府管辖,依照条例,陈振龙并不可以把薯种带出国,被发现的话就要被枪决。于是陈振龙在1593年,将薯藤绞入吸水绳中,成功地避过了出境检查,在海上航行了7天7夜才回到家乡。回到家乡的陈振龙开心之情溢于言表,马上把薯藤从绳子中抽取出来,在自家附近的纱帽池边隙地进行试种。经过4个月的培育后,甘薯成功结出,和菲律宾的甘薯别无二致。

就在陈振龙成功试种甘薯的当年,福建省大旱,为了解决百姓的饥饿问题,陈振龙让儿子联系福建巡抚金学曾,说甘薯可以解决饥荒。金学曾马上就开始着手进行甘薯的普及,在全省范围内大量种植甘薯,成功解决了福建百姓的缺粮问题。后来,陈振龙的后世子孙把甘薯引向外地,自此以后,甘薯成为了中国粮食作物的一个重要品种。

据古籍记载,荒年时,乡民活于薯者十之七八。到了清朝乾隆年间的时候,甘薯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一亿多亩,占当时世界甘薯总产量的八成。后人为了感念陈振龙引进甘薯的功绩,在1834年,福州人何则贤在乌石山建“先薯祠”,以便后人瞻仰。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