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月亮是挂在天上的一首诗

月亮是挂在天上的一首诗

时间:2023-09-13 15:41:24

相关推荐

月亮是挂在天上的一首诗

中秋在即,中国人又要开始赏月亮、吃月饼了。当然,更少不了吟诵与月亮有关的古诗词了。

一年四季,皆有月圆之时,中国人何以偏爱在中秋之夜赏月呢?唐代诗人戎昱在他的《中秋夜登楼望月寄人》一诗中给了我们答案:“万里此情同皎洁,一年今日最分明”。因为中秋的月色在一年中是最好的:秋高气爽、夜空如洗;家人团聚,最宜赏月。难怪司空图在《中秋夜》中也这样写道:“此夜若无月,一年虚度秋”。

古往今来,中华民族历来对月亮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在中国卷帙浩繁的古典诗词里,以月亮为题材的作品数不胜数,代有吟诵。据统计,中华书局出版的《全唐诗》共收诗48900多首,其中单单“月”这个意象就出现了12126次。中国人以月亮为题,思乡怀旧、恋友盼亲,种种情感皆可借月表达,赞之惜之,悔之而又爱之。可以说,月亮就是挂在天上的一首诗,跨越时空、传诵千年。

早在《诗经》里,就有了“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诗经·国风·陈风·月出》)的描写。从此,这一轮千秋明月就照彻了中华诗坛:不论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的飘逸心性,还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的思乡之叹;也不论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的隐逸情怀,还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旷达胸襟,无不凝聚着诗人的情感经历和生命体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承载着一个民族深刻的文化内蕴,灌注了华夏儿女的生命意识和审美理想,构成了中国古典诗词史上一个永不枯竭的灵感源泉。

在古人的诗词中,月亮寄托着在外游子对故国家园的深深依恋。中国人骨子里安土重迁,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一种浓烈的叶落归根的情绪。远离故土的游子排解心头的思乡之苦,唯有天上的这轮明月是最好的慰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连飘逸潇洒,向往游侠成仙的李白都难免乡恋乡愁,又何况别人呢?“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诗人借月怀乡,急切的思归之情溢于言表。“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望月有感》),兄弟们相隔万里,天各一方,同沐月光,泪眼婆娑,相同的就是这颗拳拳的思乡之心啊!更可悲的是,当这种背井离乡是由于异族的欺凌、战争的蹂躏造成时,那种望月思乡的情感也就更多了一份凄楚与悲凉。“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词人亲临“胡马窥江去后”的扬州城,眼前的惨败景象使他不禁潸然落泪,在今昔对比中道尽了黍离之悲。“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一轮凄月象一面镜子,映照过词人纵情逸乐的欢颜,也映照着沦为阶下罪囚的愁容。过去令自己心旌摇荡、神采飞扬的月光,而今却变得冷艳刺目、惨不忍睹,其中包含着多少物是人非、沧桑巨变的哀痛!明月仍在,家国无存,这是怎样的伤感无奈和裂心之痛!

在古人的诗词中,月亮引发了人们对人生的哲理思考。明月亘古如斯,跨越时空。任世间沧海桑田、兴衰存亡都不能影响它一分一毫。而相比之下,人生又是多么的短暂和渺小,犹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李白《把酒问月》),诗歌采用回环往复的句型,把明月长在而人生短暂之意渲染得淋漓尽致。通过对比人与月在时间上的差距,揭示了人生的真趣和价值:人生是短暂的,其间有无尽的坎坷、曲折、孤独、寂寞,但沉浮交替、幽寂虚静又正是宇宙万物的真谛,何须让有限的人生去承担那些无益的忧虑呢?只要明月常相伴,忘却尘世的一切,人生就会像明月一样自由自在。诗句在淡淡的感伤中浮升出博大的空明,在对生命的质疑中蕴含着发人深省的哲学意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这首“孤篇横绝”的千古绝唱,更是离不开月亮的伴随。面对浩渺无边的春江花月夜,诗人任思绪在江天一色、清明澄澈的世界里遨游;用民歌般清丽忧伤的叩问,表达了对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深层思索,使人产生出超越时空的沟通与共鸣。月亮带给诗人的,不仅仅是对生命短促的叹息,更有来自心灵的超然慰藉。“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苏子赤壁祭奠江月,历史现实交相震撼,词人于苍茫天地之中顿生达悟:既然人生如梦,何不放怀一笑,驰骋于山林、江河、清风、明月之中?这是词人对人生发出的无限感慨,既有大彻大悟、超脱尘俗的味道,也有对人生无奈逃避的悲哀。

“月向人圆,月和人醉,月是承平旧。年年赏月,愿人如月长久”(白朴《念奴娇•中秋效李敬》)

高悬在中国古典诗坛上空的这轮明月是多情的:她是一种审美的意趣,一种情感的寄托;更是一种民族的记忆,一种文化的传承。她汇聚过历史的烟尘,构建着国人的心灵,也沉淀了无数的中国智慧与华夏风韵。她的银色光辉,已经洒遍了古典诗词的每一个角落;没有了她的沐浴,古典诗词的世界就会暗淡、单调。今夜,就让我们和自己亲人、爱人、友人一起,伴着这轮最圆最明的中国月亮,徜徉于浩瀚的古典诗林,用如歌的诗篇荡涤灵魂、滋养情操,心随明月、神交古今!

莆田税务

李峻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