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闽都风土】福州蒙学堂记

【闽都风土】福州蒙学堂记

时间:2022-10-06 09:27:29

相关推荐

【闽都风土】福州蒙学堂记

1

福州三坊七巷文儒坊内有一所学校,叫福州蒙学堂,成立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这所蒙学堂原来为明末清初福建省永定县在福州的卢氏族人所建,有五进五间排,30多个房间,是当时永定县籍秀才进省城应考乡试举人的下榻之所,故又叫“卢氏试馆”,有“卢氏试馆”直匾,还有“解元”“优贡”“进士”“贡元”“文魁”等多面横匾。“解元”是乡试第一名举人的头衔,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永定籍卢韧芳考中了解元,十分荣耀。清末废科举后,试馆慢慢为永定县在福州的商人所兼用,因此改为“卢氏宗祠”,但仍有书卷气息,于是九彩园的方声涛与卢氏族人商量,借来私人办学。一进大厅为课堂,二进大厅为师生用膳之处,其余的厢房等皆改作师生宿舍,倒也十分宽敞,有规模。当时清廷诏令办新学有蒙学堂、中学堂、大学堂之分,蒙学堂,蒙者,启蒙也,相当于现在的小学启蒙教育。福州蒙学堂设2个小学班,招收10岁左右的幼童,还设一个高等班,招收15岁左右的少年。小学班的幼童接受福州蒙学堂的文化启蒙教育,高等班的少年则是政治启蒙教育。福州蒙学堂以政治启蒙为宗旨,设国文、英文、算学、历史、地理、修身、体育等课程,此外还有政治、时务、军体等,培养爱国思想和精武精神,名声大着。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奉令改为“官立”,称“侯官县立高等小学”,并迁址越山南麓的原越山书院内。后来,侯官高等小学和闽县高等小学合并为闽侯两等小学,并迁出越山书院。

学堂有一个藏书丰富的图书馆,特别是秘密收藏有许多当时的禁书,诸如《法兰西革命史》《意大利建国三杰传》《波兰亡国史》《文天祥传略》《黄黎洲传略》《郑成功传略》《扬州十日记》《嘉定屠城记》《太平天国笔记》《李秀成供状》《满洲秘史》《邹容革命军》《章炳麟致康南海书》等,还有《新民丛报》《苏报》《民权报》等。凡是参加秘密组织的学生,都可以到图书馆秘密借阅禁书。

《新民丛报》

蒙学堂的校长是大名鼎鼎的黄展云,字鲁贻,祖籍永泰县白云乡,3岁丧母,由祖母抚养成人。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考中廪生,向往政治维新,戊戌维新失败后立志更坚。他说:“今日之事,须革命以救国,而从事革命又莫先于教育之革新。”因而放弃科举仕途,决心以教育救国为己任。于是仅仅23岁的他,决然出任福州蒙学堂的校长。光绪三十二年(1906)东渡日本,参加同盟会,卒业后回福州主持“益闻阅报社”,参加光复福州的战斗,胜利后任福建政务院教育部长。后来还当过孙中山先生的秘书。

林白水是福州蒙学堂的监督,名獬,字少泉,号白水,闽县青圃乡人,为黄展云的表兄。因不满中国的旧式私塾制度,拒绝科举,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应杭州太守林启之邀,赴杭州参与创办求是书院、养正书塾、东城讲舍和蚕学馆等4所新式学堂,主张变法维新。维新失败后,新学受到牵连,林白水避回福州,仍积极倡导创办新学。因为他在杭州有办学经验,所以福州蒙学堂的创办皆由他一手规划。据说,他与黄展云一起编写了8本高等小学的修身课本,又同王永新、黄振云合着了4本高等小学经训教科书等等。但因杭州要办《白话报》,他只好把福州蒙学堂全部事务委托给了黄展云,自己急赴杭州就任《白话报》主笔,后东渡日本留学新闻学,入孙中山的同盟会,积极参加革命活动。辛亥革命胜利后,任福建省法制局局长。不久又以办报为业,抨击时政,得罪了军阀张宗昌,惨遭杀害。

福州蒙学堂学生学习的进步书报

福州蒙学堂教师也大多是同盟会会员,他们不但在学堂里宣传革命,还在社会上从事革命活动。如:黄翼云为黄展云的堂兄,号桐坡,举人出身,参加同盟会和辛亥福州起义。再如:方声涛,字韵松,侯官人,浙江秀水知县方家澍的侄子,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曾任清军参谋,后参加反清反袁运动。郑权,字仲劲,闽县黄山乡人,南京水师学堂毕业,组织“益闻社”,成立“汉族独立会”,密谋大举,后为孙中山大元帅府参议。李心庄,又名郁,福州人,祖籍长乐,14岁中秀才,后入格致书院和英华书院,精通法语和英语,为福州蒙学堂英语教师和体育教师,1905年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任福建电政监督。

黄翼云、黄展云分别教授文学、历史、作文等课程,陈遵统教历史和地理,方声涛教体育。此外还经常邀请维新派人物何琇先、陈与年、林志烜、张继、林森等到学校演讲时务课。

教师当属革命的精英,学生自然成了革命的猛将。学堂组织高年级的学生成立“励志社”,其中程祖樵、黄光弻、高贻书、蒲开泰、倪履新、陈与燊、严骥、张兆蓉、蔡世俊、陈更新等10人又组成“十汉团”。他们相约以“汉”字作为自己别号的第一个字,如汉顿、汉苍、汉男、汉子、汉杰、汉新、汉民、汉轰、汉烈、汉郎。表示男子汉当学习华盛顿、拿破仑,以武装革命改变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变法图强既已绝望,就非推翻清室不能救亡。”以“驱逐鞑虏,还我汉人河山”推翻清廷为革命奋斗的目标。另外陈与燊、陈更新、陈可钧三人来往亲密,号称“三杰”,学堂成立自治会,陈与燊被推为会长,每会必说:“推翻专制王朝,振兴中华,正是我们的责任。”光绪二十九年(1903)东京留学生和上海志士掀起拒俄运动,黄展云即在学堂内成立“海滨公会”,以“研究学问,讨论国闻”为名,团结更多师生参加革命活动。又亲自介绍一批进步学生参加“共和山堂”等反清秘密组织。光绪三十年(1904)还让学生黄光弼出面成立“学生联合会”,把革命活动推向校内。

黄展云知道,要推翻清廷非用武力不可。因此他十分重视学生学习军事技术。如选派陈更新去日本,进东京九段体育会,学习马术和兵操。派蒲开泰去上海科学仪器馆附设专科学校专攻理化,学习制造炸弹。派严骥入闽江口要塞炮科学堂学习操炮等等。清宣统三年(1911)广州起义,原福州蒙学堂的学生勇于献身,陈更新、陈与燊、陈可钧等3人在广州壮烈牺牲,成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成员。

福州蒙学堂校长黄展云

福州蒙学堂监督林白水

陈更新,字铸三,侯官县人,广州起义时,“诸友或被冲散,或被擒获,或已伤亡。回顾左右,仅余林觉民、陈与燊、明鉴三人,乃协力突围。公目明手捷,虽力杀多人,血溅遍体,而身不受大创。翌晨与三同志又相散失。公孤身独战坚持三昼夜,眠食俱废。敌见其服装殊异,断发轻鞋,知为首领,环之数匝。至四月初三日(5月1日)终因弹尽力竭被擒,是在督署坚持战斗至最后的一人。”审讯时,陈更新厉声曰:“吾起义所以警醒同胞,杀身成仁,古之明训。身既见获,其速杀我。”毫无惧色。遂与刘六符、陈与燊同时赴市。仰天大笑,神色自若,从容就义,年仅25岁。

陈与燊也是侯官县人,住福州南后街,与林觉民等人在锦巷七星君庙创设“爱国社”,又由林觉民介绍参加“闽南救火会”等爱国组织。起义时,因病,陈更新劝其留在香港,陈与燊说:“事若不成,诸君死,我何忍独生?”遂带病出征。因寡不敌众,弹中左目,血流如注,最后力尽被捕。同陈更新一起遇难。

陈与燊

陈可钧,字希吾,侯官县人,留学日本时,闻同盟会将在广州起义,积极报名参加。他说:“事起,我等倘不争先死,匪特无以对我明季抗虏之先烈,抑亦无见吾闽助资之华侨也。”起义时,水师提督李准之兵已数重包围署外,陈可钧挥弹冲其中坚。敌阵大乱,陈可钧亦多处受伤,犹与清军死战到底,终因力竭被执,视死如归。仅24岁。严骥侥幸生还。

陈可钧

是年福州光复,黄展云、黄光弼等原蒙学堂的师生们也都起着重要作用。他们不愧是封建社会的掘墓人,创造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来源:微信公众号“闽都文化研究会”·林国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