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闵行人一直心痛着这条早已逝去的老街 但幸而有它…… | 老底子

闵行人一直心痛着这条早已逝去的老街 但幸而有它…… | 老底子

时间:2019-02-02 20:42:37

相关推荐

闵行人一直心痛着这条早已逝去的老街 但幸而有它…… | 老底子

一晃,闵行老街从我们的生活中已消失20多年了。

记忆中,穿过熙熙攘攘的集贸市场,便见一条南北走向的街巷,鳞次栉比的商铺,摩肩接踵的人流,伴着自行车铃的叮当声,孩子们在快乐地追逐戏闹,喧嚣中裹杂着不远处黄浦江的潮气,还有那间或高昂的江轮汽笛声。

1984年,新安路沪闵路口

闵行老街原来在沪闵路东侧,靠闵行渡这里。老街所处的闵行镇形成于500年前,逐渐发展成为申江门户,水陆要津,并且人文荟萃。到民国初期,这里已然成为上海县首镇。

1997年南北大街

1946年的南大街

19闵行乡范围图内的闵行镇,即闵行老街

1980年代前东街

而其时老街商铺林林总总竟达数百家,布局由东向西,由南向北逐步延伸,易园、李园、项宅等大户人家的宅院纷纷建成。阛阓布局、名人往迹、祠庙馆所、园林官邸、民居商铺及市井风情交织在一起,浓缩为老街的精髓。老街之繁盛,一度被誉为“小上海”。

闵行老街,后东街的启秀桥

但是,经历了数百年沧桑风雨的老街最终因为城区改造而被整体拆除,原址上建起了“浦江花园”“星河景苑”等住宅小区。这也是大多数老街的命运。

1980年代新街

万幸的是,原在北街上,有两幢相连为一体的西洋小楼,人称“项家宅院”,却被保留了下来。这是一座极富海派特色、中西合璧的建筑,始建于民国五年(1916)。它也成为闵行老街改造中唯一留下来的历史建筑。

项宅的建造者为当地历史文化名人项文瑞之子项镇方。闵行项家原是来自安徽休宁的徽商,以经营茶叶为业。而项镇方自青年时代就投身实业,先后办过油墨厂和火柴厂等企业,是着名的民族企业家,被人称为“火柴大王”。

项宅占地面积约509.5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474平方米。院内主要建筑为两幢二层楼房,平面布局略呈“L”型,以天桥相连。东部为一幢面东的西式二层建筑,平面略呈倒“凹”字型,主体为砖木结构(局部砖混结构),正立面中间外挑砌建圆柱支撑的小阳台,门窗均为拱券顶,镶有彩色玻璃;两侧立面为前凸带棱,青砖清水外墙,青瓦多坡屋面。东院大门额墙上堆塑花卉纹。

西部一幢为面南的中西结合的砖木结构二层建筑,平面呈长方形,正立面上下皆为长廊,二层长廊置花式铁护栏,檐下为弧形雕花挂落,青砖镶水平红砖带饰外墙,青瓦双坡屋面。楼前小院围粉白砖墙,东侧有辅房,西侧为走廊,南围墙两端建有角屋。

项宅历经百年岁月,在老街拆除时已满目疮痍。为留住闵行老街珍贵历史记忆,当地房地产名企上海闵行房地(集团)有限公司投入近千万元,按照市文物保护主管部门等审批后的方案,“修旧如旧”,使百年老宅重焕生机。

为彰显和传承地域文化,“项宅”内又建成了“闵行老街展览馆”,由当地政府接管,面向公众开放,为参观者讲述着老街的故事。

老街已逝,但幸有项宅。

项家宅院(闵行老街展览馆)

地址:南北大街94号

开放时间:周二到周日9:00-15:00,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

撰稿:吴玉林

点击下列关键词查看相关文章

| |

| |

| |

(更多精彩文章请查看后台菜单)

□编辑|镜姐

图文|《谁不忆江南——闵行记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