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中国的90后 已经开始立遗嘱了

中国的90后 已经开始立遗嘱了

时间:2020-12-01 08:41:24

相关推荐

中国的90后 已经开始立遗嘱了

前一阵热线妹放假回家的时候参加了一个亲戚的丧礼已经到了耄耋之年的老人过世,算是喜丧但是老人去世后没有立遗嘱名下的一处房产却让儿女们犯了愁,不知道如何处理所以身边的亲戚朋友也都说一定要在还清醒的时候立下遗嘱让自己和家人都安心但是今天的一个热搜让热线妹发现不只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就连90后,都开始立遗嘱了

同是90后的我

带着各种疑问点进了这个热搜——

为什么年纪轻轻就开始考虑死亡?

真的开始立遗嘱了吗?

立了什么内容?

90后的身前遗嘱

其实年轻人立遗嘱,已经不是孤例了。中华遗嘱库的数据显示,截至年底,订立遗嘱的“90后”有178人。

“目前的数据比这个多,截至8月底,90后立遗嘱人数为236人。”中华遗嘱库一位工作人员跟中国新闻周刊透露。

在立遗嘱的年轻人中,年龄最小的只有18岁。该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因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是18岁,18岁以下的我们不能做。”

大多数的遗嘱订立者为企业白领、创业人士,有着相对稳定的事业和收入,其中近6成为本科以上学历。

年轻人的财产继承,则主要以现金存款和虚拟财产为主,“虚拟财产比如支付宝、虚拟货币这类的”,中华遗嘱库工作人员表示。

至于财产的继承人,中华遗嘱库工作人员透露,给父母的居多。

死亡随时都在发生,不一定在什么时间会降临在我们头上。年轻人将对未来的不可预知性,提前写进一张几百字的遗嘱里。

对这些年轻人来说,立遗嘱是一种提前预防,立完遗嘱后,该干嘛干嘛。

既然是立遗嘱,至少手里得有笔财产。有支付宝、银行卡的账号和密码;还有忠实游戏玩家的游戏账号;更有不少月光的年轻人调侃自己说,咱就不是立遗嘱了,是找人帮忙还债,“记得帮我还信用卡、花呗、借呗,不还我每天晚上找你……”

超脱的生死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国人对“死”表现出极度回避的态度,觉得不吉利。

社会甚至流行“恐4症”,即人们在选择手机号、车牌号、门牌号、电梯楼层时,都会有意识地避开“4”这个数字。

不过,观察当下年轻人的生死观,会发现生前遗嘱、生态安葬、网络悼念、器官捐献正在年轻人中悄然兴起。

据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赵洪涛介绍,3月成立至今,在国内首个器官捐献登记网站“施予受”上,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人数已达1002168人。其中,90后成为主力,人数比例超过了53%。

传统殡葬讲究入土为安、凭吊有物,如今不留骨灰、不刻墓碑的形式,在年轻人中也不少见。

浙江温州翠微山有一处纪念园,那些希望在身后选择海葬、树葬等不保留骨灰安葬的人,可在该园石碑上刻下姓名供后人缅怀,很多老人都是通过自己的儿子辈甚至孙子辈介绍而来的。

在浙江省殡葬协会秘书长陈景莲看来,正是年轻人看待生死的这份超脱,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殡葬制度改革的希望。

山东大学医学心理学与伦理学系副教授王云岭认为,尽管在当下的中国,死亡在很大程度上仍被当成一种忌讳,但随着生死观念等不断推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死亡的更多可能性。

中国人缺乏三种教育:性的教育、爱的教育、死亡的教育。华东师大一份调查结果显示,63%的家长难以接受向孩子开展和死亡相关的活动。

这次的#90后已经开始立遗嘱了#的热搜,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正视死亡。死亡是一个并不需要回避也不能回避的话题。死亡教育的意义,在于教会人们更好地活,更有尊严地死。

<今日互动>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