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如何在研学旅行中融入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如何在研学旅行中融入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时间:2020-05-29 20:03:42

相关推荐

如何在研学旅行中融入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

在研学旅行中融入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能有效实现育人目标。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等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中应逐步形成的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广安地域广袤,生物资源丰富,拥有邓小平故居、华蓥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多个研学旅行基地。

各学校在研学旅行活动中,依托基地,充分挖掘和利用生物资源,不断融入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一、统筹安排,把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纳入研学旅行课程计划

研学旅行是在行中学、在学中游的一种教育方式。 学校在制订研学旅行课程计划时,依据研学旅行育人目标统筹考虑,将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纳 入其中,与自然类、历史类、地理类、科技类、人文类、体验类等多种类型的活动课程有机融合,为学生研学旅行提供丰富多样的体验项目和内容,提升研学旅行品质和内涵。如在邓小平故居红色教育基地的研学旅行课程计划中,除列入参观邓小平故居陈列馆、铜像广场、邓小平缅怀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等红色教育主题外,还将小平故居内植物种类调查、名贵树种观赏、洗砚池生态观察等主题纳入研学计划,将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融入其中。

通过实施研学旅行课程,扩展学生知识的宽度、广度和深度,开发学生的潜能;通过观察、 体验、调查、探究、分析等方式,让学生在研学旅行中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革命光荣历史,感受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也达成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育目标。

二、因地制宜,建立研学旅行基地研学旅行要以基地为依托

广安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故乡, 拥有国家A级景区16个, 其中有5A级景区1 个、4A级景区5个,各景区内植被丰富,动物种类繁多,为学生亲近大自然、认知生命提供了极佳的载 体。

广安依托这些地方特色资源,建立了一批适宜的研学旅行基地,如邓小平故居红色教育基地、华蓥山国家森林公园基地、天池湖景区基地、武胜白 坪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及多个农业生态园基地、果蔬基地和养殖基地等。

这些研学旅行基地中丰富的生物及其生长的环境是培育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绝好教育资源,如邓小平故居红色教育基地建起了绿色生态园和十里绿色长廊,这里生长有数以万计的动植物,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理想基地; 又如风景秀丽的国家4A级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 国家地质公园、 全国红色经典景区华蓥山石林景区,有海底化石、森林、“双枪老太婆”游击队遗址、 溶洞、天坑、高山池塘等丰富资源,是培育包括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在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研学旅行基地。

邻水实验学校、广安友谊中学实验学校等还在市外、省外遴选了一些布局合理、类别多样、资源丰富、安全适宜的研学旅行基地。

三、挖掘资源,在研学旅行中融入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育

研学旅行是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教育活动,每 一研学活动都承载着多维育人目标。学校引领学生走出校园,在现实环境中参与体验,通过充分挖掘 和利用生物资源,在亲近自然、开展生物调查、进行科学探究、参观访问等研学活动中融入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收到了较好的育人效果。

(一)在亲近自然中融入生命观念构建

广安地域辽阔,生物资源丰富。学生走进大自然,在感受自然美的同时,挖掘和利用生物资源,拓展知识,开阔眼界,构建生命观念。

如游览华蓥山,学生零距离观察大熊猫、水杉等多种责任珍稀动植物,了解这些动植物的结构、生长特点、生活习性、生理特征和作用价值,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对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形成了生物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通过对生物与生物生长环境的观察研究,学生对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了更加理性的认识与思考,构建了自然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的生态观。

又如,组织学生实地勘查华蓥溪口开山、采石、挖煤等留下的荒山秃岭,学生有很多感慨,认同人类无节制的开采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从而构建起人类必须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物学观点。

(二)在生物调查中融入科学思维品质培育

调查是生物学科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学生用调查的方法了解生物的种类、生存环境和外部形态等知识,明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掌握调查研究的方法,拓展思维,形成科学思维的品质。如华蓥山天 意谷风景优美,植物种类多,生存环境较为复杂,影响植物生长分布的因素多。

学生走进天意谷,开展研学活动,趟溪流、观瀑布、探溶洞,嬉戏游玩,身心得到放松,思维更加敏捷;同时,学生以风景区内植物的主要种类、形态特征、生存环境和分布特点为重点进行分组分工调查,作好调查记录,整理分析调查情况和结果,写出调查报告,回校后总结经验, 交流分享研学成果。

学生在这一研学过程中,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批判性思维等科学思维的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科学思维品质得到提 升。

(三)在问题解决中融入科学探究能力培养

研学旅行是要将书本知识用于实践,在复杂的现实环境中解决实际问题,并以此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形成关键能力。

如天池湖位于华蓥山中海拔640多米处,四周高山环绕,湖映蓝天,水天 一色。学生想知道:天池湖这么美,其生态系统结构怎样?

在研学中,学生首先提出研究的问题: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有哪些? 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怎样? 其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怎样的?

接着学生根据已学的相关知识做出假设,再通过实地勘查、了解、考证每一生物与非生物成分,通过讨论交流,厘清天池湖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具体组成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构建食物链和食物网模型,完成其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图解。

学生通过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在复杂的现实环境中研学,所学知识得到升华,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得到增强,科学探究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四)在参观访问中融入社会责任教育

在研学旅行中,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景区,考察农业生态园、种养殖基地,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

如参观华蓥山石林景区基地,学生亲临华蓥山游击队战斗过的地方,接受革命教育,增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

参观生物化石,体验华蓥山清新的空气,增强保护生物的责任意识;

参观访问华蓥山大熊猫野外驯养基地,了解科学驯养的方法,体验工作人员的研驯精神,增强社会服务意识;

参观武胜农业生态园,访问前锋种养殖基地,学习科学种养殖的方法,领会生物学知识原理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科学应用,充分认识环境污染对动植物生长的影响,从而树立起能源高效化、废物资源化的观点,增强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

研学旅行是校外教育活动形式。只要每一次出行前精心准备,拟定好适合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研学内容和实施方案,准备好研学所需生物学知 识、技能、资料、器材,确定好旅行线路、出发时间、出行方式,建好以小组为单位的团队学习及管理制度,制订好安全保障措施,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准备,应急有预案”,就能保证研学旅行安全、规范、高效地进行。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