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乱世三国志手游新区攻略 乱世三国手游攻略怎么玩

乱世三国志手游新区攻略 乱世三国手游攻略怎么玩

时间:2020-02-22 11:06:21

相关推荐

乱世三国志手游新区攻略 乱世三国手游攻略怎么玩

2,杨修被曹操处死。临死前,他难过不已:我身份败露,不能为玄德公效力,如今被曹贼所杀,我心中实在不甘啊。旁边兵士一听吓得差点昏倒,赶紧叮嘱杨修别说了,幸亏杨修的话没有被曹操听到,否则他会死的更惨。

说道这里,相信很多人都会不理解?难道杨修不是曹操的谋臣吗?为何为刘备尽忠死节,为何他在死前会说出这种话。其实,很多人看《三国演义》固化了印象,杨修可不是一个简单的角色。

其实,杨修是刘备安插在曹操身边的间谍,他的身份一直都是隐藏的。早年,他就和刘备曾经有书信往来,只是因为做事周密所以没有被发现。而且,翻阅三国也能发现,不管是官渡之战还是赤壁之战,杨修一直都没怎么露脸,直到汉中之战和立嗣之争他才慢慢崭露头角,这是为何呢?

就是因为杨修太懂得隐藏了,他知道官渡之战,刘备并没有参与,所以不会暴露自己身份,他知道赤壁之战,东吴一方才是主角,所以也不能过多展示自己。而到了汉中之战,终于到了他可以为刘备展现的时候了,所以这次汉中之战,能够看出杨修上蹿下跳,很是卖力。#三国谍影#

可能也正是因为他太卖力了,所以过分显示自己,最后才被曹操抓住了把柄,这才招致杀身之祸。而且,如果看他支持曹植,那也是一个证明。其实,自古以来,废长立幼都是取祸之道,曹操是一个多么精明的人,应该不会犯这种错误。可是杨修却在一边拱火,一个劲的夸奖曹植的优秀。这才让曹操慢慢改变了自己的初衷,打算立曹植为嗣君。

其实,这也是刘备暗中向杨修传递的消息,他也明白刘禅不是太出色。如果是曹丕登基,那么刘禅可能没法和曹丕掰手腕,而如果是生性浪漫,喜欢诗词,容易喝酒误事的曹植做未来的接班人,那么刘禅起码不会犯这种大错误。

所以刘备才会反复叮嘱杨修,让他一定要站位曹植,尽力让曹操改变心意。好在曹丕有司马懿,吴质,曹休等人的支持,这才慢慢让曹操坚定了信念,加上曹植总是误事,这才最终确定让曹丕为嗣君。而且,汉中之战时,刘备之所以能够屡屡获胜,其实不是诸葛亮的计谋,而是杨修暗中透露给刘备消息,想来这才是刘备能拿下汉中的关键。

怎么样,是不是暗战比正面战场的交锋还要精彩。其实,三国的故事不仅有英雄故事,金戈铁马,还有一段段谍战风云。黄忠定军山胜利真的是因为夏侯渊没有防备吗?其实是夏侯渊情报失误。孙权和刘备为什么敢于和曹操赤壁交战,那是得到了曹操近臣提供的信息。刘琦三求计,诸葛亮难道真的不想帮忙吗?其实刘琦的腹黑令诸葛亮害怕,所以迟迟不肯说出计策。

其实这些如果按照三国演义的故事是看不到的,而要想真的了解这些真相,那么推荐你看这本《三国谍影》。这本书完全从谍战的角度分析了三国大事。书中关于反间,谍报,密探,细作等一些人物和心理描写都展开了详述。曹操刘备孙权都各自有各自的情报机构,他们可能打入对方阵营,每天探听主帅思想;可能埋伏在商贾士绅之中,探知最新的市局动态;可能就是孙刘孙三家的首席谋士,他们彼此斗法,彼此争雄,可以说,何慕笔下的三国比《三国演义》还要精彩。

如果你对三国乱世感兴趣,那么这套《三国谍影》请一定不要错过。这本书从赤壁之战,定军山,夷陵之战,三国大势四个方面,向我们展开了一部不一样的三国乱世。但是乱世之中,英雄辈出,乱世之中,规则不变。#翻阅#

这本书绝对是一本倾心佳作,在阅读的过程中,你会有一种置身三国的畅快感,不到最后一刻,根本想象不到事态的的发展和下一步人物的走向,故事足够宏大,支撑起三国这个庞大且纷繁的时代,故事也足够渺小,让人感慨人物的变幻与无常。

何慕在扉页中这样写到:我们无法主宰大人物的命运,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小人物的身上,浅浅的活着。如果你喜欢三国乱世,或者喜欢悬疑小说,那么这本《悬疑版三国演义》不要错过,相信一定可以给你给你带来一场全新的饕餮盛宴。喜欢的朋友点击“看一看”参与购买吧。

三国谍影

州牧、刺史、郡守、国相——简聊汉末三国的职官制度

#历史那些事儿#

看三国故事,你是否被一大波州牧、刺史、郡守、国相搅得无知所已?

即如群雄伐董卓,演义原文是这样的:

操发檄文去后,各镇诸侯皆起兵相应: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第三镇,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第五镇,河内太守王匡。第六镇,陈留太守张邈。第七镇,东郡太守乔瑁。第八镇,山阳太守袁遗。第九镇,济北相鲍信。第十镇,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超。第十二镇,徐州刺史陶谦。第十三镇,西凉太守马腾。第十四镇,北平太守公孙瓒。第十五镇,上党太守张杨。第十六镇,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第十七镇,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

是不是让人眼晕——这州不是比郡大么,咋州刺史和郡太守并列了?济北相鲍信又是什么鬼?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汉末三国的职官制度。

刘邦建汉后,承袭秦建立的郡县制,郡的长官称郡太守,简称郡守;大县长官叫县令,小县长官叫县长。同时,汉初施行“一国两制”,分封刘姓诸王,这就是著名的“郡国并行”制度。

但很快,因被分封的诸侯王权利过大,到景帝时,终酿成以清君侧为籍口的“七国之乱”。

平叛后,景帝、武帝相继采取贾谊、主父偃的策略,逐渐稀释各诸侯国的地盘及权利。最后,诸侯国与郡相平齐,而诸侯王仅食租赋,实际行政权则由朝廷直接任命的国相负责。也就是说,国相是与郡太守相当的行政长官。

诸侯国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一是郡守权力过大,二是郡太多国家管不过来。于是,朝廷又把数郡合为一州,把天下划分成十三个州,每个州派一个监察官,这就是州刺史。

注意,此时的州还不是一级正式行政级别,刺史也不是常设职位。而且,最初时,郡守的俸禄(二千石)要比刺史(六百石)高,这也是演义中郡守得以和刺史并列的原因。

汉末,由于黄巾之乱的兴起,州一级逐步实体化,刺史也变成了常设机构。同时,另一职务“州牧”应运而生。

其实在汉成帝时,就曾短暂改刺史为州牧,但旋即废止。汉末为镇压黄巾,作为“司牧一州”的州牧再度出现,并军政一手抓,成了郡守和国相的上司,也成了名正言顺的封疆大吏。

此时,刺史和州牧虽名义上有别,实际上一样成了割据一方的军阀。甚或于,刺史或州牧的接任也由上一任直接选拔,有些只是报朝廷走个形式,有的连这个形式都省了。徐州刺史陶谦可以直接让刘备接了他的班,就是这个道理。

而实际上,乱世三国,上下级关系已经虚化,谁的拳头大谁才说了算。渤海虽是冀州下辖一郡,太守袁绍照样可以凭实力吞并了上司冀州刺史韩馥,也是一样的道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