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恭迎盂兰盆节 佛欢喜日|愿现世父母吉祥安康 七世父母离苦得乐!

恭迎盂兰盆节 佛欢喜日|愿现世父母吉祥安康 七世父母离苦得乐!

时间:2022-02-28 08:47:58

相关推荐

恭迎盂兰盆节 佛欢喜日|愿现世父母吉祥安康 七世父母离苦得乐!

欢迎关注"禅觉正者",广结善缘,功德广大,感应至深!

农历七月十五盂兰盆节

佛出世间以利生为本怀,凡有所作,皆想带给众生安乐,拔除众生痛苦,所以,若见众生,舍恶向善,转迷成悟,返妄归真,离苦得乐即畅佛出世本怀故佛欢喜。

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在佛教中是“盂兰盆节”,也称“佛欢喜日”。每年的农历七月半是一年中最为吉祥殊胜的日子。愿十方善信供僧,诵经,念佛,放生,以此功德为现在父母增福延寿,为过去世父母出离三途之苦,并回向所有众生业障消除、福慧增长!

盂兰盆节

农历七月十五,盂兰盆节,又称“佛欢喜日”“僧自恣日”。

汉传佛教地区根据《佛说盂兰盆经》,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佛事超度历代祖先,称为盂兰盆会,又叫盂兰盆节、盂兰盆斋、盂兰盆供。

相传佛弟子目犍连尊者见其母堕饿鬼道受倒悬之苦,向佛请教救济之法。

佛让尊者每年七月十五日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在厄难中者,集百味饭食安盂兰盆中,供养十方自恣僧众,七世父母得离饿鬼之苦,生人天中,享受福乐:这就是盂兰盆会之缘起。

农历七月十五这天,佛弟子举行“盂兰盆法会”供奉佛祖和僧人,济度六道苦难众生,以及报谢父母长养慈爱之恩。

据《佛说盂兰盆经》的记载,“盂兰盆(ullambana)”是梵语,“盂兰”意思是“倒悬”;“盆”的意思是“救器”,所以,“盂兰盆”的意思是用来救倒悬痛苦的器物,衍生出来的意思是:用盆子装满百味五果,供养佛陀和僧侣,以拯救入地狱的苦难众生。

《盂兰盆经》有云:“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忆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忆所生父母,为作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

《佛祖统纪》记载:“盂兰,此翻解倒悬,言奉盆供于三宝福田,用以解饥虚倒悬之急。”

农历七月十五“佛欢喜日”,这一节日源于古代印度,佛住世时,印度夏日雨季来临,地面上有很多昆虫,外出容易踩死昆虫,所以佛陀要求弟子“结雨安居”。

每年农历四月十五到七月十五这段时间内,所有僧人不得外出托钵,只能在山林间打坐经行,专心修持。

当佛教传到中国后,“结雨安居”的季节刚好是夏天,所以在中国又称为“结夏安居”。

农历七月十五是大众夏安居九十日清净守护、实践戒法的圆满之日,三个月的精进用功,

到七月十五这一天,所有僧众会将修行体悟向佛一一报告,有许多人因而证果,诸佛菩萨看弟子道业有成,也感到欣慰和欢喜,安居到此结束,所以也叫“解夏”。因此,农历七月十五是一个殊胜的日子。

当然,众所周知,后来七月十五称为盂兰盆节,以大目犍连尊者度母因缘为缘起,为解决一切众生倒悬之痛苦,度脱无始以来亡灵有情、父母师生,令其福资增长、善根增长、法缘增长乃至成就菩提。

目犍连尊者曾经为救度母亲而于此日斋僧,流传至今,每到农历七月十五,佛弟子们恪守佛制,举行盂兰盆会,打斋供僧,以此功德回向,祈愿现世父母消灾延寿、七世父母脱离恶道。

《佛说盂兰盆经》中说:“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常忆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忆所生父母,为作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

佛欢喜日的意义:

自恣法後,能令佛欢喜有三义:

1.十方诸佛因见僧众能安居精进修行圆满,故生欢喜。

2.结夏自恣法後,僧众能自我反省检讨,及大众互相检举,使於九十日中有犯过者,均能发露忏悔回复清净故令佛欢喜。

3. 佛闻结夏後僧众报告或得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畅佛所愿,故令佛欢喜。

佛教的孝道观

盂兰盆节也是孝敬祖先父母的节日,可以寄托对逝去之人的哀思,又让人谨记父母的恩德。

《佛说盂兰盆经》有云:“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忆父母乃至七世父母。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常以孝慈忆所生父母,为作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

七月是佛弟子的孝亲月、报恩月,七月十五则是孝亲日、报恩日。

百善孝为先。孝敬自己的父母,从而念及“人之老”;因为“人之老”而推及天下众生;是“孝”引发出了我们的菩提心,是“孝”引导我们走上了解脱之路,这也许是七月十五被称为“佛欢喜日”的根本缘故吧。

如何帮助刚刚过世的亲人?

1.为亡者多做善事

在亲人过世的七七四十九天当中,除了念佛、诵经以外,还可以亡者的名义替他做一些好事,比如当义工,参加一些慈善活动等,是非常有效的。

在方便的情况下,可以请两三个僧人(至少两个)到亡者的家里诵专门的仪轨,像《西藏度亡经》(即《中阴闻解脱经》)等。但是不一定每个家庭都有这个条件,没有条件的情况下就尽量自己去做。

供灯、挂经幡、在墓地放玛尼石、在墓碑上刻观音心咒等,这些都对亡者有帮助。

2.将亡财用于善事

在大乘《阿毗达摩》等经论中讲得非常清楚:如果父母去世,应把父母的所有积蓄用于超度、做善事——一部分拿到寺院里面做超度、做法事,剩下的用于放生、修庙、修塔、做慈善、铺路、修桥、救灾等,不能自己用。亡人的衣服,也可以送人,否则烧掉非常可惜。哪怕亡者没有积蓄,儿女若有能力为他超度,也非常好。

3.为亲人发愿吃素、放生

比如父母去世以后,儿女发愿:我一年吃素;或者我一年不吸烟;或者我一年之内不去参与、不去做一些不好的事情;或者在一两个月当中,每天都去做一件善事。这是对亡者是非常有帮助的。

如何利益亡故已久的亲人?

1.做善事不停歇

为亡者永远都可以做善事。比如十多年、二十年前去世的亲人,我们现在去为他超度,为他去做一些善事,都是有帮助的。

如果亲人去世很多年,比如已经投胎到动物、饿鬼甚至地狱,后来家人又给他做了很多的善事,而且是非常伟大的善事,他可以直接从地狱当中往生,转成人、天人都有可能。

2.传统扫墓结合佛教仪式

传统的扫墓该做的都可以做,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加一些佛教的仪式,比如扫墓当天,除了扫墓外还可以念一些佛号、佛经,比如阿弥陀佛名号,或《三十五佛忏悔文》《普贤行愿品》等佛经。在扫墓的当天帮他做一些善事,对他一定会有帮助。

3.在寺庙立牌位

在寺庙为故去的亲人立牌位,如果寺庙的僧人每次早晚课时为寺庙里的牌位诵经、超度、回向的话,那是很有意义的;如果没这么做,放在寺庙里可能意义也不大。

佛教强调父母恩重,应知恩报恩。

父母恩是佛弟子“上报四重恩”之一。《大集经》云:“世若无佛,善事父母,即是事佛”。

孝敬父母功德无量,不孝敬父母是重罪。

《末罗经》云:“如地积珍宝,上至二十八天,悉以施人,不如供养父母”。

佛教重视对现世父母的孝养。

《杂阿含经》载,佛陀曾亲作偈颂指责当时一个弃父不养者为“人形罗剎心”,驳斥他这样的儿子连个拄杖也不如,使其幡然醒悟、痛改前非。

佛教的孝道不仅在物质层面,还包括精神层面。

这与中国传统的孝道相应,如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佛教既倡导生前尽孝,又主张亡后超度荐拔。

佛陀不仅帮助目犍连救度亡母,而且升忉利天为自己未曾谋面的母亲说法三个月;地藏王菩萨昔为婆罗门女时,为救亡母脱离恶道,发下“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广大誓愿;弘一大师每逢“母难日”,必于佛前虔诵《地藏菩萨本愿经》回向先母。

佛教的孝道涵盖今世父母和一切众生。

这与中国《孝经》所说的“大孝于天下”相合。不仅今世,还有前世、七世、累生累世的父母,都要孝顺、超拔。

佛陀告诉我们,在无始劫以来的轮回辗转中,十方三世的众生都曾经是我们的父母,因此都要平等看待,慈云普护,尽以孝道。佛弟子倡导戒杀放生,就是本着这一宗旨。

佛教把奉劝父母皈依三宝、广修布施、求生净土作为最大孝行。

佛陀成道之后,也专程回王宫为父阐扬净土,令其闻法生信,超升三界。

佛教中,出家修道、弘法利生是对父母尽孝的最好方式。

总之,佛教的孝道非常圆满。孝道是佛法的基础,没有孝道就没有佛法。能成佛道,皆是父母之恩,“人欲学道,不可不精进孝顺”。

报父母恩咒:

南无密栗多,哆婆曳娑诃

读音:南(na)无(mo)密(mi)栗(li)多(duo) 哆(duo)婆(po)曳(ye)娑(suo)诃(he)

云何念父母恩?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十月三年,怀胎乳哺;推干去湿,咽苦吐甘,才得成人。

每逢农历七月中每日念诵《报父母恩咒》四十九遍,可报父母恩,祈愿现世父母身体健康、增福延寿,已故父母获超拔早日离苦得乐、究竟解脱。

七月十五盂兰盆节

是供养父母的最佳时机

报答七世父母恩

现世父母消灾延寿

过去父母超拔得度

愿天下父母幸福安康!

一次分享,一点功德。

扫 · 码 · 关 · 注 · 我 · 们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