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

“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

时间:2021-09-11 22:24:29

相关推荐

“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

你觉得我们人一出生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呢?《论语》有云:“人之初,性本善”,给了我们一个答案。而荀子却给出了“人性本恶”的观点。同样是儒家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为什么会提出完全相反的观点呢?

孟子一直被视为孔子学说的嫡传弟子,因此他的思想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学说。孔子在人性方面曾有这样的论断:“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孔子认为“人之生也直”,孟子则在其基础上提出了性善论。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认为真正的人性不是“食色,性也”之类的,那是与动物牛犬之类没什么区别。孟子认为“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恻隐之心是仁,羞恶之心是义,恭敬之心是礼,是非之心是智,仁义礼智都不是外烁的,而是人所固有的,因此孟子认为人性本”。直白一点就是说:孟子认为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在不断的发展中所形成的社会环境使人不同于其他动物,使人具备仁义礼智的道德意识(良知良能)。所以说是人性本善。

荀子则认为“人之生也固小人”。荀子更加看重人和其他万物一样,来到世上都是具有本能的反应。在荀子看来人一出生,是不具备道德意识的。荀子的立论更强调的是人的先天性行为,这种行为与动物一样是求生的本能,如果不加以控制,人就会变得贪婪邪恶,社会就会陷入混乱。所以说是人性本恶。

孟子“性善论”之所以更加的受到历代君王文人的追崇,是因为孟子更加的看重“仁”的作用,其价值观更取向于内圣(在精神修养方面达到圣人的境界),这更贴合孔子的儒家思想。孟子强调的是人具有的本能约束力以及对自身的修养。孟子的“性善论”可以说是一个“美丽的谎言”,是理想主义的人。在当时战乱四起的战国,是人们获得了心理慰藉。

荀子则更加强调本能的欲望,更加看重外在的礼仪规范对人的约束。走的是“约之以礼”的路线。“礼”便成为荀子思想的重要代表。荀子的“性恶论”非常的现实,骨感。和儒家的主流文化相冲突,所以,荀子受到历代文人的抨击。

孟子和荀子都认为在人的发展中教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孟子提倡人具有良知良能,教育可以更好的循势诱导,让人通过学习修身成为君子,进而齐家治国平和天下。天下太平的社会环境所影响的人也应该是善良的,这便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荀子虽然主张“性恶论”,但其认为人依然有向善的潜能。人作为能动的主体,完全可以认识并掌握仁义礼法。人性最终向善还是相恶,取决于后天环境,教育和个人努力相互作用的结果。正如荀子所言“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个人努力学习是通往向善的一扇大门。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在人生的路上,我们不断地遇到问题,犯下错误,不断地解决问题,纠正错误。无论是“性善论”还是“性恶论”,我们都应当追求正大光明的品德,不断的弃旧图新,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止于至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