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翡翠文化是中国玉文化高层次的发展

翡翠文化是中国玉文化高层次的发展

时间:2019-03-02 10:24:15

相关推荐

翡翠文化是中国玉文化高层次的发展

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玉文化。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祖先认为玉是一种的美石,它经得起岁月的洗礼。这种美而不朽的石头,散发的光泽,令人相信美玉与天地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翡翠是山川大地之精华,翡翠文化是在中国玉文化的基础上继承而来的。同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玻璃一样感官的老坑玻璃种翡翠,是大自然赐于人类最美的石头,历来帝王都喜欢它,所以后人称为 “皇家玉”。

因为真正的皇家翡翠应该是“宝石级”的翡翠——即,种水要达到玻璃种以上,极品翡翠还要起荧、起胶,刚性强。珠光宝气、色彩纯正,流光溢彩!由于资源稀缺,而非常珍贵,历史上老坑玻璃种翡翠做为皇家贡品。据史料记载:在明朝初年,朝廷就规定缅甸翡翠作为贡品,上送中央朝廷,直到嘉靖年后断供。清代康熙年间,缅甸老坑翡翠又恢复了作为贡品的惯例。缅甸老坑翡翠成为一种至高无上的礼品,由于这些“宝石级”的老坑翡翠珍稀与巨大经济价值,其资源长期被皇家贵族把持,作为国家财富的储备与富贵身份的象征。

这些流光溢彩,色彩斑斓,种水极佳的缅甸老坑玻璃种翡翠,从制式上看大部分是翡翠饰品(如手镯,戒面,戒指,挂件等等),但是也有部分从器型纹饰上看带有明显的历史文化特征。这些翡翠,题材众多,工艺精湛。反映的是与其时代相对应的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历史,也代表了当时翡翠的加工工艺和技术水平,体现了大国工匠精神。是祖先留给子孙的文化瑰宝。下面从文化及工艺的角度浅析的几款老坑翡翠组合件,以此证实翡翠作为“皇家玉”的辉煌,(图片有历次民间珍宝展的展品,在此向持宝人表示感谢。)

1. 老坑玻璃种翡翠1080粒佛珠

(”史海遗珍” ——清代翡翠珍宝展品)

上图1080粒翡翠佛珠,翠绿欲滴,色泽一至,珠圆饱满,荧光散射,大小均匀,种水上乘,尤为珍贵。

从翡翠原料上讲,由于翡翠颜色多样,每块原石颜色都有差异,要做翡翠珠链,达到整体颜色均匀、统一,还必须来自于同一款原石,且料足,瑕疵少,做珠链绝对是最费料。从翡翠材质的稀缺性上看,加工1080粒佛珠需要很大一块顶级翡翠,这块顶级翡翠不是有钱就能得到的。只有皇家独享。

从制作工艺上讲:要做成珠链,首先需将挑好的料,切成小块,然后手工慢慢磨成圆珠,需要把所有的珠子磨得一样圆、一样大,孔要直,(如果孔径不直,穿链是歪的)可是非常不容易的,用特大块顶级翡翠制成1080粒佛珠,大小一至,除了皇室绝非一般人所为。

翡翠珠链如此费料、制作成本高,需要压住的资金又非常大,对于现代翡翠商人而言,这显然是一个非常不划算的买卖。况且现代根本无此料。

从历史文化上看。根据藏经的记载,最上品的佛珠是1080粒,这种佛珠因为太长只供极少数大德高僧使用,或供名僧在大法会中作为装饰品。用翡翠制成1080粒佛珠,应是顶级上品佛珠。

2.老坑玻璃种翡翠套件:海上丝绸之路

(北京民族文化宫 中国民间收藏主题展 展品 )

上图是一组文化气息浓郁的翡翠雕件。海上丝绸之路(陶瓷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 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宋元时期,瓷器出口渐成为主要货物,因此又称作“海上陶瓷之路”。明代海上丝绸之路航线已扩展至全球:郑和七下西洋:这是明朝政府组织的大规模航海贸易活动。

在今天世界上的各大博物馆,都收藏有中国的瓷器, 在法国巴黎的吉美博物馆,以收藏的中国瓷器闻名于世,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是古代“丝绸之路”的终点站,在它的托普卡皮、莎莱博物馆收藏的1万多件中国古瓷器。

自唐宋时期起中国瓷器的大量出口,是当时国家经济的重大事件,当然是重大文化题材,于是才有表达国家意志的翡翠雕件的创作,运载满船陶瓷的一支船队,以翡翠的贵重与华丽,记录下这一历史事件。

海上丝绸之路翡翠雕件局部放大图,雕件下部是船身,船的甲板上放置的是摞起来的瓷盘,直立的瓷瓶,以及还有船帆、船员等,形象展示了海上丝绸之路陶瓷出口船队的宏伟壮观盛况。

该翡翠组件为老坑玻璃种材质,绿色清纯,质地明亮,种水极佳,选材至上。 其工艺亮点,船上的帆采用的是深打洼,就是将平面通过磨削手段,雕制成“凹”形,掏得较薄,表现船帆迎风鼓起。船帆深掏膛打凹地方的抛光,与船整体抛光一至,船帆表面打磨出高光, 玻璃质感强。每条船上人物,古陶瓷,形象逼真,比例协调,工艺精湛。器型上几十条船无一重复。

制作该套组件显然不是作为饰件用途,使用大量顶级老坑玻璃种翡翠原石,不计成本记载皇家功绩,记录中国历史上重要事件。这是何等的气势与豪华,是祖先留给子孙纪实性的翡翠文化宝贵遗产,其背后厚重的历史文化,不是随便编个故事就能讲清楚的。它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及研究价值。是以物证史的典范

3、老坑玻璃种翡翠十二生肖兽首爵杯套件

(北京民族文化宫 中国民间收藏主题展 展品)

老坑玻璃种翡翠十二生肖兽首爵杯套件,造型源于古西亚粟特人来通杯。来通杯就是一种兽首角状杯,流行于古代西亚与欧洲。

粟特人原是生活在中亚一带的古老民族,从我国的东汉时期直至宋代,往来活跃在丝绸之路上,以长于经商闻名于欧亚大陆,是推动欧亚大陆上奇珍异宝挪来搬去的第一掮客。来通杯随着粟特人的脚步传入中国,如西安何家村出土的唐代兽首玛瑙杯等都属于来通杯家族。

老坑玻璃种翡翠十二生肖兽首爵杯套件,为老坑玻璃种翡翠制作,颜色纯正,材质透亮,运用掏膛、拉丝工艺等,头部制成十二生肖动物兽首,尾部为薄壁玉杯,拿在手上似蛋壳易碎,翡翠材质脆性较大,不易雕制,制成薄胎工艺难度极大,此件非一般工匠所为,是翡翠雕刻技艺的精美之作。

翡翠十二生肖兽首爵杯套件是一套文房陈设器,造型采用欧洲来通杯,兽首采用中国传统文化十二生肖动物,造型创意反映了东西文化的融合,该套件具有极高的文化、艺术与工艺价值。

以上列举仅从文化,器型、工艺等角度对藏品做粗浅介绍, 深层解读断代,还需要进一步寻找依据,包括使用现代科技手段。这些老坑玻璃种翡翠,题材丰富,材质优良,色彩艳丽,工艺精湛,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如何使翡翠历史文化得以传承,以物证史,不负后人,是一大课题 ,学术上需要各方面专业人士关注参与。

翡翠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古籍多有记载:汉代班固在《西都赋》中曾提到的“翡翠火齐,含耀流英”,

南北朝时期的徐陵,《玉台新咏序》“琉璃砚匣,终日随身;翡翠笔床,无时离手。”其中“笔床”是指架笔,用翡翠做的一种文房用具。

对翡翠有明确记载的应属宋代欧阳修的《归田录》,其中讲述了他家中有一件材质为翡翠的“翠罂”。“罂”在古代泛指大腹小口的器皿。其家人和朋友都觉得它是碧玉的。偶然一次机会,他碰到前朝(宋真宗)的一个老太监,便拿出这件“翠罂”给他看。没料到,老太监识得翡翠,便向他道:“这不是碧玉的,而是翡翠的。因为我在前朝皇宫的大内库房里见过一个翡翠盏,这种材质的玉石可以屑金。”这说明在宋代,宫中就有翡翠了。

经过了多少历史的变迁,能够相对完整保留下来的老坑玻璃种翡翠,已经是很难得的了(很多有故事的翡翠套件已不成套了)。如果在老坑玻璃种翡翠材质真假问题上,无休止的纠缠,争论。就会丧失对古翡翠保护与研究的机会。

最新的科技检测证明:这些老坑玻璃种翡翠,不仅是天然A货翡翠,而且是宝石级的翡翠,她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也是傲视世界文明的璀璨明珠!纵观翡翠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翡翠虽产于缅甸,但是发展于中国,翡翠文化是中国玉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玉文化高层次的发展。

4月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