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中国古代货币种类及演变史(十九)

中国古代货币种类及演变史(十九)

时间:2022-12-02 14:46:10

相关推荐

中国古代货币种类及演变史(十九)

大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建立纸币本位制,设宝钞提举司,立钞法,发行“大明通行宝钞”,面额六种,自100文至500文和一贯。钞一贯折铜钱一千文或银一两,钞四贯合金一两。禁用金银交易,只准向官府领用宝钞,金银只收进,不兑出。

大明通行宝钞(二百文)

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朝廷令全天下税课银、钞、钱、米兼用,银一两、钱千文、钞一贯皆折纳税粮一石。

大明通行宝钞(三白文)

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增造钞五等,自10文递增至50文。这是中国最大型纸钞,用桑皮纸做钞料,一贯钞约长一尺,阔六寸(即36.4厘米X22厘米)。其形制花纹等均仿宋元钞。

大明通行宝钞(一贯)

明代只发行此钞,始终由朝廷掌握,不分界,不改币名,不换型式,无发行限额,无钞本,不限时间地区,也不兑换或倒钞,多出少进,只投放不回笼,越发越多,最终导致钞值一跌千丈。

大中通宝(背十)

明朝钱币始终处于不稳定状态,时禁时放。开国前,在应天府设宝源局,铸大中通宝钱,以400文为贯,40文为两,4文为钱。

开国后,在江西等省设宝泉局续铸大中钱,分小平、折二、折三、当五、当十五等,钱背有各省局名,小平钱背有地名,折二钱以上加纪值,如桂二、三福等。

各类大中通宝钱

洪武八年(公元1388年)颁布钱制,铸“洪武通宝”,比照大中钱分五等,钱背有一钱、二钱、三钱、五钱、一两等铭文,纪重,定成色为纯铜。生铜一斤铸小平钱160文,重一钱,以此类推。

洪武通宝(十福)

洪武通宝(二福)

洪武通宝(十豫)

明成祖、明宣宗两代各铸“永乐通宝”、“宣德通宝”。之后长期停铸,时禁时开,民间用银或实物交易。

永乐通宝

宣德通宝

明孝宗铸“弘治通宝”,与永乐宣德钱一样,均只有小平,光背,杂铅锡,数量很少。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定小平钱重一钱二分,每生铜一斤,掺锡二两。

弘治通宝

明世宗以后,钱制混乱。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铸“嘉靖通宝”,成色为铜九锡一,重一钱三分,有金背,火漆,镟边,一条棍等名,质量很差。嘉靖三十二年补铸自洪武以后八代的钱。

嘉靖通宝

明穆宗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铸“隆庆通宝”。

隆庆通宝

明神宗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铸“万历通宝”,重一钱二分五厘,成色为铜93.8%,锡6.2%,分小平、折二两种。

万历通宝

万历二十八年设铸钱炉129座,扩大铸钱规模,导致钱价跌,铜价涨,铸钱无利。有些铸炉停办。遣散的炉匠就从事私铸。明熹宗时官府也铸恶钱,与民争利。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