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细细体味颐和园一一“园中之园”谐趣园

细细体味颐和园一一“园中之园”谐趣园

时间:2023-09-07 10:51:49

相关推荐

细细体味颐和园一一“园中之园”谐趣园

细细体味颐和园(四)一一“园中之园”谐趣园

X

谐趣园位于颐和园园区的东北角。这座“园中之园”始建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是仿江南无锡惠山脚下的寄畅园建造的,故取名惠山园。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第一次南巡时,就看中了无锡寄畅园,赞美它“清泉白石自仙境,玉竹冰梅总化工”。这以后每到江南都在寄畅园驻跸,留下过”清旷名园一再过“、“屡来熟路自知通”的诗句。因为乾隆特别喜欢寄畅园,所以在他第一次南巡回京后不到四年的时间,在清漪园东北角处出现了一座以宫廷画师临摹无锡寄畅园的图纸为兰本设计完成的独具特色的园中之园惠山园(后改名为谐趣园)。

在北方直接模仿江南名园的做法就是从

乾隆时期开始的。

嘉庆皇帝也非常喜欢惠山园,并经常在这里办事,于是在嘉庆十六年(18)对惠山园进行了维修。竣工后嘉庆皇帝写了一篇《谐趣园记》最后说:“以物外之静趣,谐寸田之中和”之意改惠山园园名为谐趣园。这里“寸田”指心田,即人的心情和心境。“静趣”指自然界中充满生机、蕴含哲理的事物。谐趣园说明这里园景妙趣无穷,人置身其中,心境可以和变化的事物相谐调,情与景的交融达到内心深处的平和、超脱和升华。

1860年谐趣园遭英法联军焚毁,我们现在见到的园貌是光绪十八年(1892年)重建的。

园中建园是中国造园的一大特色。谐趣园是一座占地面积只有6660平方米的小园子,面积虽小,却是每位来颐和园游览的游客不可遣漏的一处寻幽探古,休闲养性的好去处。

园内近1300平米的水池是整个谐趣园的构图中心,10余座临水的亭、台、楼、堂、斋、桥、榭和三步一回、五步一折的百间游廊环绕池边,它们间隔有序、错落有致地分布四周,沿岸古松古柏,垂柳倒映池中,池中荷花亭亭玉立,山上野生花木相互映衬,处处流露出江南园林的婉约多姿和灵秀之气。

谐趣园是北方仿造江南园林比较完整地保留下来的唯一的一个园子。是颐和园这幅巨型山水画卷的一个缩影,是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

在谐趣园西北角的瞩新楼与涵远堂之间,有一条长约20多米,宽不到2米的人工凿出的石峡,取名为“玉琴峡”。这也是仿无锡寄畅园的“八音涧”设计的。

玉琴峡的作用是利用颐和园后湖的水源(与苏州街联通)和地形的高差,将后湖的水,流经几块露头的天然岩石而层层跌落,流入园内水池中。水流经玉琴峡时,水声犹如琴声,丁冬悦耳。当你还在谐趣园宫门外,就能听到一片潺潺的流水声。进门后首先映入游人眼帘的是环绕池边古树垂柳和亭台楼在池中倒影,听到这水声、照得这水影,水趣无穷。所以说谐趣园还有“到门惟见水,入室尽疑舟”的意境。

瞩新楼的设计,给游客出人意外的兴味。从园外看瞩新楼正对后山御路的东部出入口,由西信步岀了山御路,迎面就是瞩新楼的二层,但在你面前是一座一层的建筑,走进建筑里面,扶栏一看,一座园中之园,有山有水,有亭台楼廊榭却沉降在楼前。从谐趣园园内看,瞩新楼是和其它十一座建筑物一起串联在环园游廊上的一座二层楼。这种效果,是山地建园,依地势起伏布局取得的,在游览过程中,收到了出人意外的兴味!

谐趣园 的宫门是一座悬挂门额、门上有九行门钉的正式宫门。

宫门在建筑単体设计建造时,打破了颐和园殿堂门厅左右对称的常规作法。该宫门坐东朝西,宫门顶南侧为硬山结构,而北侧为歇山结构,左右并不对称。这是因为宫门南侧有一座两间值房紧靠在硬山墙上,若用歇山顶就会影响值房的高度。

而宫门北面紧插在歇山檐口的是一座悬山的过厅,北接游廊形成叠落和多种屋面形式构成的丰富层次。这正是园林建筑因地制宜的高妙之处。

知春堂在园子的东部,乾隆时叫载时堂,后改为此名。

知春亭在光绪年间是慈禧垂钓的地方,因援自“鱼戏水知春”取名知春亭。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