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细细体味颐和园一一昆明湖水上造景的构筑物 西堤

细细体味颐和园一一昆明湖水上造景的构筑物 西堤

时间:2019-09-06 23:23:10

相关推荐

细细体味颐和园一一昆明湖水上造景的构筑物 西堤

一条南北走向的长堤,平铺于昆明湖水面,被特色各异的小桥和楼阁连缀而成,这就是乾隆拓展昆明湖时仿杭州西湖苏堤而构筑的西堤。这条长堤蜿蜒前伸,将昆明湖分界成东西两个水域。在西堤的中段又向西伸出一道東西走向的堤,将昆明湖西部水域分成南北两个湖域。这样规划设计水域的分割,不但形成了昆明湖的东部主湖区,而且形成了“堤外有堤,湖外有湖、景外有景”的景观层次。

亁隆御制诗中有“桥学苏家界湖堤”,“借得苏堤画意多”等诗句,都表明了昆明湖的西堤和西堤上六桥是仿自杭州西湖苏堤的式样。

亁隆在写万寿山的诗里又有这样四句话: “面水背山地,明湖仿浙西,琳琅三竺宇,花柳六桥堤。”当初,亁隆爷设计规划清漪园时,确实是将浙江杭州的西湖作为蓝本。

作为水面在全园面积中占有四分之三的水景园林,水上造景,除临水建筑、岛、桥、水生植物等以外,堤无疑是不可或缺的水上造景要素。

从万寿山西望,长堤内外,烟波浩淼,远方西山群峰连绵起伏,玉泉山宝塔挺拔秀丽,俨然一幅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山水画;

从西堤远眺万寿山,山色翠绿,林木葱茏,一组组亭台楼阁掩映其中,或隐或现,佛香阁突出雄奇,金碧辉煌,尤为壮美。

西堤上植物配置以桃花柳树为主,也正是苏堤原来的立意。苏堤正式景名为“苏堤春暁”,六桥的景名为“六桥烟柳”,着眼一个“春”字和一个“柳”字。昆明湖西堤间植桃柳也是追求这种桃柳争春,桃红柳绿的十分春色。这种一棵杨柳一棵桃的绿化形式,在许多的堤径上被普遍采用,除了春天的色彩还考虑临水树种的生态要求和树种的护堤作用。

堤上的桃柳花木,将一个平阔的湖面,映衬得深邃而自然,有极好的立体透景效果。

更可贵的是西堤上完好保存有乾隆时期植栽的十九株古柳,是北京地区年代最久、遗存最多的古柳群落,为研究清漪园时期西堤植物配置与景观风貌提供了重要依据。

(此图是从颐和园老图翻拍复制的)

(此图是从颐和园老图翻拍复制的)

清漪园时期,西堤南北两端各建一座四柱三楼的点景花牌楼,后经岁月剥蚀残破,于1972年拆除。(太遗憾了!)

西堤六桥由北向南依次是:界湖桥、豳风桥、玉带桥、镜桥、练桥和柳桥。

界湖桥始建于乾隆年间,桥亭毁于1860年英法联军之劫。因位于内湖和外河的分界,故名。

豳风桥是一座建有重檐长方形桥亭小桥,灰瓦红柱,廊枋满饰彩绘,独具特色。

豳风桥原名桑苎桥,桑指桑树,苎指苎麻。清漪园时代,桥西有耕织图仿江南水乡的风景点,故有此桥名。但到清第七位皇帝咸丰名奕詝,为避名讳,改名豳风桥。“豳风”是诗经中的十五国风之一,它的名篇《七月》以咏写农事为特色,描述周初豳国耕织劳作,得以兴旺的故事。当时,此桥附近建有田园村舍,故取此名。“桑苎”和“豳风”均是借以喻指。

玉带桥是西堤六桥中唯一的一座高拱石桥,桥拱高且薄,桥身桥栏用青白石和汉白玉雕筑,呈曲线型,宛若玉带,故名。

玉带桥是昆明湖入水口,当年帝后的龙舟画舫来往玉泉山静明园和清漪园之间的通道。

在乾隆时期,玉带桥还是清漪园的水门之一。(以后在颐和园“水旱十三门”中介绍)。

镜桥始建于乾隆年间,光绪重建。

镜桥之名,源于李白诗句:“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练桥始建于乾隆年间,光绪重建。桥上有四角重檐桥亭,供观景和憩息之用。

练桥桥名取意谢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古人把漂白的丝绢称为练,此处形容桥下之水淸明澄澈。

柳桥名源自杜甫诗句“柳桥晴有絮”之意。

小贴士

经常去昆明湖游览的游人会发现,现在西堤上除上述六桥外,在 练桥南侧与景明楼之间还有一座小平板桥,该桥下设置水闸,桥的栏板是水刷石装饰。据此,我分析该桥是现代后增建筑的,其功能是调节西堤西部水域的南部湖域水位。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