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良渚玉器的鉴定和鉴赏 ​-4 良渚玉器的材质(上)

良渚玉器的鉴定和鉴赏 ​-4 良渚玉器的材质(上)

时间:2023-01-20 09:43:40

相关推荐

良渚玉器的鉴定和鉴赏 ​-4 良渚玉器的材质(上)

良渚玉器的鉴定和鉴赏

-4 良渚玉器的材质(上)

陈莺 陈逸民 姚创立

材质是鉴定古玉的一个首要前提,不了解新石器时期不同文化时期古玉的材质,对于鉴定新石器时期的玉器,则完全可能是事倍功半的效率,弄不好,还有可能被假货所蒙蔽。

4-1红山文化玉猪龙

4-2一齐家文化玉琮

4-3良渚文化玉琮

一般来说,新石器时期的各种文化期玉器,都以当地所产的玉料制作各自的玉器。图4-1是借展于上海博物馆的巴林右旗出土的一件玉猪龙,有明显的岫玉的物理特征;图4-2是一件宝鸡地区出土的现收藏于宝鸡博物馆的玉琮,其玉料和图4-3的青浦福泉山出土的良渚文化玉琮,有明显的不同。不同文化期的玉料一般称之为地方料,这是对各地玉器所采用的玉料的最好注脚。

不过,限于古人对玉的认识,即“石之美者,玉也”,绿松石也经常被古人用作玉料,所以在不同的文化期,也有可能都用绿松石来制作玉器,如图4-4和图4-5,一个是东北红山文化的玉鸮,而另外的就是串在良渚玉项链中的部分绿松石珠子。在民间收藏家手中,也发现了不少用绿松石制作的各类器型的良渚玉器。特别需要关注的是,一些类似于良渚器型的绿松石玉器,可能是出自于安徽金寨的新发现的品种,其用料之精致,已经引起了文物工作者的重视。

4-4红山文化绿松石玉器

4-5良渚文化绿松石玉珠

良渚玉器的玉料当然也是采自于当地,因为在江苏和安徽的交界处,即安徽广德县下寺乡和江苏溧阳平桥乡交界的小梅岭村东南,发现了一种后来被称为梅岭玉的玉矿床,它和良渚文化时期的玉器所选用的玉料,其化学结构和物理性能完全相似,它们的显微结构常出现不同程度的纤维化不完全,包括出现雏晶,或纤维交织化不完全等现象,此种结构特征曾见于崧泽地区的玉璜及余杭反山的玉琮和玉钺王。[1]而梅岭地区,就在良渚先民的活动区域之内,因此,专家们一致认为,良渚玉器也完全是采用当地所产之玉来进行加工刻制的。当然,发现小梅岭玉矿,并不等于说,良渚时期先民们已经开采使用了小梅岭地区的玉矿,而只是强调,江南地区分布着良渚先民使用的玉料,因此良渚玉器也是就地取材。“1983年2月,德清雷甸镇杨墩村民在木鱼桥搞基建时,还发现过制作良渚文化玉器遗下的许多玉料”。[2]这些玉料如图4-6所示,这就更加证明了良渚玉器的玉料为地方所产之玉矿。

4-6德清出土的良渚玉料

从现代矿物学概念来看,古人制作玉器所用的材质分为真玉和假玉。真玉往往包括软玉和硬玉。所谓硬玉,就是指的翡翠,因良渚玉器的玉料没有硬玉,这里就不讨论翡翠。良渚文化的用的软玉不是矿物单晶体,而是矿物集合体。

软玉的矿物(岩石)名称就是透闪石。它们有着复杂的化学成分:Ca2(Mg,Fe)5Si8O22(OH)2。它最常见的结晶状态为晶质集合体,常呈现纤维状集合体。它常见的颜色有:浅至深绿色、黄色至褐色、白色、灰色、黑色。透闪石的光泽是由玻璃光泽至油脂光泽。其中以油脂光泽为佳。它的摩氏硬度为6~6.5。在放大检查下,它呈纤维交织结构,黑色固体包体。软玉可以进行浸蜡处理,以无色蜡或石蜡充填表面裂隙。热针可熔,红外光谱下可以见到有机物吸收峰。还可以进行染色处理,整体或选择部分进行染色。常染成绿色,染料沿粒隙分布,吸收光谱可见650nm吸收。

常见的软玉还包括阳起石,其化学成分为Ca2(Mg,Fe)5Si8O22(OH)2。它的结晶状态为晶质集合体,常呈纤维状晶质集合体。阳起石最常见的颜色为浅至深的绿色、黄绿色、黑色。具有玻璃光泽。其摩氏硬度为5~6。放大检查下为平行纤维结构。阳起石也有特殊光学效应即猫眼效应。

但是,更多的软玉是透闪石和阳起石的具交织纤维显微结构的变种。而透闪石—阳起石是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常见的造岩矿物。良渚玉器中发现了大量这类玉材。

[1]闻广、荆志淳:《福泉山秘崧泽玉器地质考古学研究—中国古玉地质考古学研究之二》,《考古》1993年第七期,转引自林华东:《良渚文化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11月第1版,P306;

[2]林华东:《良渚文化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11月第1版,P306;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