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论语——视其所以 观其所由 察其所安 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论语——视其所以 观其所由 察其所安 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时间:2023-07-30 10:46:02

相关推荐

论语——视其所以 观其所由 察其所安 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樊迟问什么是智慧,孔子答说:“知人”。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人识人是我们与人交往的重要内容,为政之要也在于知人用人。

我们认识一个人常常是通过与人交往过程中,对他的言行举止的观察揣摩,对一个人地位身份利益的分析,从而对一个人个性气质,品格德行,才识能力等进行评价。

我们与人交往,表达思想必经过言语,而这也是认识人的一个首要途径,孔子说:“不知言,无以知人也。”但是君子的言语是言之有物,而非浮华不实,是言之有理,而非文过饰非。所以孔子反对花言巧语之人,所谓“刚毅木讷近仁”“讷于言而敏于行”而“巧言令色,鲜矣仁”,甚至“巧言乱德”。因为“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就是说说话大言不惭的人,往往很难说到做到的。

孔子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通过宰我的事情,孔子提出言行对照的主张,最主要的还是要看其行为。“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品行未必与其言语有必然联系。

自己的观察未必正确,还要结合别人的看法“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别人的评价看法,甚至多数人的评价都未必客观,应当自己去观察判断。而自己观察判断还取决于自己是否有正确的价值观,分辨是非的能力,所以需要自己提高自己的见识境界,并坚持自己的看法。所以“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今天我们就在此基础上,来看看孔子是如何去细致判断一件事,观察一个人的?这种方法我们能不能拿过来用?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先生说:“要观察他因何去做这一事,再观察他如何般去做,再观察他做此事时心情如何,安与不安。如此般观察,那人再向何处藏匿呀!

所以:以就是因的意思,也就是指因何而做此事,“指其行为之动机与居心”。或者说是“为”的意思,视其所为,可以知其人。“为善者为君子,为恶者为小人。”

所由:由就是经由的意思,指取径不同,有的喜欢捷径,有的喜欢冒险,有的行事平坦。“指其行为之趋向与心术”。指其所以行其所为者也。或者认为由是从的意思,即“事虽为善,而意之所从来者有未善焉”。

所安:安就是安定安乐。如果是勉强去做,不乐于此就会容易改变。而乐于去做,就会安定不变,“指其行为之意态与情趣言”。

这里视,观,察三字浅深之次序不同。春秋隐公五年榖梁传:常事曰视,非常曰观。尔雅释诂:察,审也。皇侃疏:视,直视也。观,广瞻也。察,沉吟用心忖度之也。即日所用易见,故云视。而从来经历处此即为难,故言观。情性所安最为深隐,故云察也。刘氏正义说:视、观、察,以浅深次第为义。“视从一节看,观从大体看,察从细微处看。”

人焉廋哉?人焉廋哉?”焉就是哪里,廋就是藏匿。重言之就是说一定无可藏匿,深明之也。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里所说的就是孔子的观人方法。也就是说我们看一个人要先看他的所作所为,判断一个人是君子还是小人,但是只看这些还是不够的,有的人同为为善,但是内心的出发点却并不是单纯的,并不是发自内心的从善。知道他是否真诚为善,还要看他内心是否安定是否乐于去做,有些人可能内心也想要为善,但是并不乐于此,所以是不安定的,会改变的。

或者说,我们先看一个人做事的动机居心是什么,有的人为善,可能动机不纯。再看他做事的途径,或者说是真心为善,但是取径方法不同,有的平有的险,有的急有的缓。最后再看他内心是否安定,是否乐此不疲,有的可能动机也是纯的,行为也是合适的,但是不稳定,容易改变。

通过这些全面的观察,一个人的人格心地,就会全部展现。观察一个人就是从表现,从容易察觉之处入手,由迹观心,由事窺意,没有观人却忽略人的心意的。

陈天祥《四书辨疑》提到,“王莽未篡之前,恭俭礼让,若便以为善,则王莽为君子矣。伊尹初放太甲,斥主逐君,若便以为恶,则伊尹为小人矣。须更现其事迹来历从由,以察本心所主定止之处,则王莽心主于篡汉,伊尹心主于致君,至此则君子小人善恶之实始可判也”。

人何等善于抵饰隐匿,人得何等睿智,用此方法,并非易事。没有到一定的境界,恐怕未必看得清楚,更难谈运用了。

但是也不至于每件事都观其来意,逆向推算,以至于猜测猜疑不断,那就大可不必了。

我们生活中,也可用此方法反省自己,透视自己,不至于遇事自欺欺人,留存心理垃圾而不断累积,影响自己的心理健康。或妄自菲薄或妄自尊大。一个人自己都对自己藏匿,又怎么能够让人观察了解呢?

所以程子曰:“在己者能知言穷理,则能以此察人如圣人也。”就是说对于自身能看得明白清楚,对于识人也能够明哲理智。

《史记魏世家》李克对文侯举例: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也就是说看一个人平常都与谁亲近,是与贤人亲还是与小人为伍;看一个人如何支配财富,是满足私还是接济穷人;看一个人显赫时如何选拔部属,是任人为贤,还是亲近佞人;看一个人困境时操守如何,是忠于良知还是苟且行事;看一个人贫困潦倒之际,是不取不义之财,还是不择手段。

孔子“识人”的智慧就是由小见大,见微知著,具体而切实可行。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